第三百二十四章 全员备战,瞒天过海(二合一,11k) (第1/3页)
几人听着陈默的豪言壮语,好一会才反应过来。
王松合摇摇头,但没有吭声。
他确实推崇蓝军营的实力,可这并不代表,他就认为开战四个小时,蓝军营能平推红军一个主战旅。
要知道。
红军可不止一个旅级火力啊。
27军下辖各单位,在机械化第三阶段改革中的成绩,远超63军,对无人机和雷达应用相当娴熟。
在编制上,都快成半信息化旅了。
再者,其他单位不可能看着蓝军主力突进,却不行动,四个小时,足够红军主力合围,哪怕硬拖也能把蓝军营给拖死。
更何况,一个营级主力后勤能带多少弹药?
红军那么多单位,就算排着队让他打。
在深入敌军腹地的情况下,又能打不出几轮火力?
但老王并不反驳,他知道陈小子不是那种鲁莽的人。
既然敢这么说,多少得有几分把握。
或者,这小子压根就没打算打80旅,纯属在这胡诌,误导他们几人,
实际上,他指不定心里在瞄准谁呢。
王松合太了解这鬼小子一肚子坏水,听他瞎吹,如果都当真,怕是能被忽悠瘸了。
魏晋安和唐浩东就别提了,他俩本来就是63军的人,跟秀才是真正的同根同源,自然不会拆台。
只有李杰瞪着双眼,好悬一口气没喘上来。
这家伙,牛逼都吹上天了。
开战四个小时,全蓝军压上,能不能彻底吞掉80旅都是未知,你个营长,敢说自己抹掉对方主力之一。
那80旅和235旅编制基本相同,战斗力相差无几,是不是你也能四个小时抹掉我们?
李杰很是认真道:“陈营长,你这建议太激进了。”
“也太想当然了。”
“且不说蓝军营有多少人,你知道一千多平方公里,就算对方后勤安插到外围,这么大点地方数万部队是什么概念嘛?”
“蓝军营倾巢出动,我问你后勤怎么保障?弹药怎么供给?”
“难道拿我们空中单位倾巢出动?”
“另外,其他红军单位怎么办?80旅是摩步旅,方圆二十公里内,必有机步旅和装甲旅的兵源,如果他们支援,你又拿什么去挡?”
“请问,蓝军营深入敌军腹地,你能撑过两个小时嘛?”
一连串激烈的问题,可以说是丝毫不留情面。
毕竟场合不同了,这是蓝军指挥部,肯定不如以前陈默一个人当家的一言堂。
他对于别人的质疑,也不在乎,但也没多客气。
陈默看了眼李杰,伸出一根手指:“第一,机步旅和装甲旅的主力,不可能全部放在80旅周围,他们还有炮旅,还有高炮旅需要纵深保护。”
“第二,蓝军势弱,李旅你若是作为红军指挥官,会选择极为激进的方式,把所有主力全部部署到最前沿嘛?”
“开战打的就是先机,红方在宝贵的第一时间,首先要做的不是跟我们打烈度战争,更不会浪费兵力跟我们硬拼。”
“我们借河流优势只需要打南北部三纵深,护住平城,既然对方不打主力,那么平城以东的空15师基地,就会成为红军觊觎的第一战术要地。”
“你刚才也讲过,空军15师基地,是陆航最佳机降点之一,进可攻退可守,我部与敌军必争之地。”
“这个说法有一点我认同,那就是必争,因为对于全局来讲,空15师是机降点之一,可对于我们蓝军来讲,就是唯一,丢掉这里,不仅丢10个战术分,连带着空军也被一次性打残。”
“如此优势,你是红军指挥官,你会选择把重心放在哪里?”
“那,那自然是空15师。”李杰神情有些不自然的回应着。
己方有河流作为天然屏障,其他地区的河流都围着平城,只有南北部延伸到红军那边。
但空军威胁太大,红军几乎是百分百不会把重心放主战场,而是放到东线的蓝军机场。
因为,只要红军拿下这里。
就会让蓝军既能失去制空权,也失去了唯一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机会。
只能龟缩平城,被红军一点点的吞掉。
“是啊,红军进攻重点会放在空军基地。”陈默点点头:“空15师是晋北一带的空军师,历史成绩好,但装备是京都军区所有主战空军师里最差的。”
“而红军的空七师,则是在冀北,守卫哪里我就不说了,战斗力是北空最强的拳头部队。”
“如果我们的空15还在,尚且能牵制一二,可我们的空军不在了,这场仗就没有打下去的意义。”
陈默说着,从旁边拿了根指挥棒,点在地图上平城以东的空军基地:“这个位置,我们不能丢,但红军又要大范围进攻,一旦驻军守不住,接下来会怎么样?”
“抽调南北部主力,过去支援空军基地。”王松合站在旁边随口回应道。
“是啊。”
陈默不置可否:“到时候,我们南北部被抽调,红军的主力会立刻放到主战场上,跨过人家那边的桥梁,直推我方腹地。”
“到了这一步,正面战场兵力不够,空军基地又面临失守,两面夹击,蓝军则危矣。”
“我们首尾不顾,又失去空权,哪怕有冒险精神,除了等死,被红军一步步蚕食,你们谁还有办法?”
一个少校的提问。
令在场四个大校都面面相觑,无一人回应。
不是他们能力不行,而是这场红蓝对抗,上面本来就没打算让蓝军赢,大军团作战,这种兵力差距,地形差距,无论怎么部署,都是输。
无非是扛一天,或者扛三天的区别。
看自己的观点占据了上风,陈默这才气势一松,笑道:“当然,红军有开战的黄金第一时间,我们自然也有。”
“他们想打咱们南北部主力,那么红军的各个团级主力就会放到东线进攻我们的机场,而像摩步,机步,装甲这种旅级单位,则是伺机而动,就等我们支援东线。”
“如果开战黄金时间段内,我们率先吞掉红军打主力的部队,哪怕只吃掉三分之一。”
“东线危机自然解除,他们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不敢猛攻,而南北线因为红军失去一个旅,也会投鼠忌器。”
“这样,双方开战的黄金时间都被消耗掉,看对方下一步的部署,我们再进行针对性布置,只有这样,才有赢的可能。”
“否则,失去先机,就会步步失先,最终不过是负隅顽抗罢了。”
李杰顿时哑然,确实,这是思维的常识问题。
“陈营长,你分析这么多我倒是认同,可问题在于,把蓝军营抽出去,就能扭转?”
“我们主动出击,除了能打乱红军的一部分部署之外,等蓝军营深入腹地被消灭后,红军的进攻依旧不会有任何变化啊?”
李杰摊了摊手,问出了最终的疑惑。
可这话一出,不只是李杰在等答案,就连陈默自己都怔了一下。
随后哑然失笑道:“李旅,我什么时候也没说需要深入红军腹地啊。”
“抹掉80旅,不一定非要跟他们打遭遇战,我建议把空军基地防守任务留给铁甲团,同时调两个军直属火箭炮营,防空营和坦克营过来就行。”
“这样的话,红军明天的进攻,必然受挫。”
不得不承认。
陈默的分析,打动了李杰,他沉思片刻后,扭头看向魏晋安,唐浩东,王松合,征询意见。
这三人本来就有过来打酱油的嫌疑,只要战术安排不出现明显的漏洞,根本不会提任何意见。
如今整个蓝军的部署,经过陈默调整,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比先前更稳妥,他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三人统一点头,表示没有异议。
“那行,我去编写部署,交给严首长后,立刻调235旅以及其他蓝军主力过来,开始布置防线。”
李杰倒是个行动派,说干就干。
扭头走到会议桌旁,拿出钢笔,稿纸,开始将蓝军的部署一一变成文字描述,用来后续存档。
陈默看着没他啥事了,跟几人打声招呼,转身离开了会议室。
这是战略部署会议,很多细节他都没说。
这次去干80旅,他根本不怕红军的机步和装甲会支援,你们想支援,首先战车得能动弹才行吧?
或者说,战局瞬息万变,陈默只是说要打80旅,又不一定真的打他,别的主力也能打。
至于支援
陈默压根没想那么多,目前还不知道红军部署。
他也猜不到对方会摆出什么阵容。
所以,不着急,根据实际情况再定。
看着陈默离开,魏晋安愣了好一会,才咂了咂嘴:“这小子真是个人才啊,军校都没读几天,他就懂得打仗了?”
“以前我还真没发现。”
“你们七旅出来的人,你问谁?”唐浩东笑呵呵的走到一旁,倒了杯茶水,坐在沙发上,一口一口的抿着说道:“不过你不知道也不稀奇。”
“当初建信息化营,一个年轻干部突然蹦出来,把上面的人都吓一跳,纪律部都下来人要当面审查,被京都军区傅总指挥给拦了下来。”
“言明只做背调,本来很多人还观望,审查延后,结果这小子越蹦越起劲,监督期提前就给撤了,我估计中培的时候还会被审查。”
“但没有意义了。”
“就像总部首长说的,当年我们先辈也有很多根本没经历系统学习,不照样会带兵打仗,以前我只听说过这小子。”
“今天一看,恐怕还真有人天生就是军人。”
对于两人的闲聊。
王松合坐在旁边一言不发,他手指夹着刚点燃的香烟。
总共就点的时候抽了一口,剩下时间,一直就那么傻呆呆的坐着。
老王对于陈默的能力不感兴趣,主要是想起自己孩子的事了,部队里为了迎接信息化,也为了提高兵源的学历水平。
四总部前段时间,联合教育部门,发表了《关于在普通高等学院开展选拔培养军队干部试点工作的通知》,国防生的架构出来了。
目前,这种政策只是打算在个别高校先实验一批,四年后若是效果可以,会大范围开放高校培养国防生政策。
本来吧。
这事跟老王关系不大,政策方面也不是他能插手的。
但科技强军,鼓励大学生参军的政策出来。
最近王路一跟他打电话提过多次,想要响应国家号召,晋阳医学院肯定是没有国防生试点。
但今年参军,只要是大学生报名。
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便利,尤其是医学生这种,哪怕大一只是学了浅显的知识,对于部队基层来说,都是稀缺的人才了。
身为父亲,王松合打心眼里是不大赞成女儿参军。
因为王路一的性子有些懦弱,呆部队里怕她吃苦。
他自己则是受当时政策的原因,王路一出生时,正好赶上计划生育政策,八十年代晚生晚育幸福一生,推行一个夫妻只养育一个孩子。
老王身为干部,必然以身作则啊。
所以,他只有一个女儿。
如果是儿子,这个年龄就算不想来部队历练,他恐怕也会踹着屁股逼着参军。
刚才看到陈小子在那侃侃而谈,让王松合一阵感慨,他要是有个儿子就好了。
这个念头蹦出来,自然而然又想起女儿的问题,不禁有些头疼。
身为军人,他没办法拦,更不能拦,可又实在不放心,这种事又没法说出口,只能坐在这借烟浇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