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六十五章 劲敌入场,我要打三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六十五章 劲敌入场,我要打三个 (第1/3页)

    随着陈默开始行动。

    大型沙盘室内,空气极度压抑。

    周围围观的老头子,还有那帮中培学员,一点距离自觉性都没有,全围到跟前。

    观看沙盘制作。

    一个营长来操作这些,真可谓是罕见了。

    而陈默这边压力同样不小,大屏幕上明确的写着军事作业内容,要求进行沙盘制作,推演战争走势。

    地形涉及很广,要求陆军统一会考地形。

    他没有亲自动手制作过沙盘,只是看过别人制作过程,看过成型之后的模样。

    照葫芦画瓢还是在这么多人的监督下,陈默额头渐渐渗出汗珠。

    其实制作沙盘在实操中,还是次要。

    考核中又不要求还原度,也没给具体地图模拟,不用对照现实中的地形。

    会做就做的好看些,不会做就做的粗糙一些。

    只要比例尺用对,根据战情条件布置,材料别用错地方,那就问题不大。

    实操真正难的是,考生需要按照战情条件,在制作沙盘的同时,还要针对自己的单位,进行兵力,火力,后勤,通讯,救援,医疗,空地炮火等等,布置一系列复杂的战役方案。

    只是一个方案还不行。

    既然是对抗,那就要至少再预备出一套到两套战斗备用打击预案,提交给裁判。

    说简单点。

    就是在制作地形的过程中,不仅要合理安排116个小旗子所处的位置,让所有单位能够形成完整的战斗力之外,还要制定额外的作战计划。

    确保对手在进攻时,己方可以有备选方案临时救场。

    战役对抗,考验的就算是军官对战役方案实际的设计能力,以及具体组织实施能力。

    陈默一手拿着小铲子,一手拿着比例尺,脑海中努力的回想着,印象中,相对清晰的沙盘形状。

    他暂时没有创新的能力,只有模仿以前看过并且还有印象的沙盘,尽可能的复刻下来。

    把考核的战情条件加入进去。

    旁边这帮老头观看的时候,还能面无表情,他们的注意力,只在陈默制作安插旗子的过程。

    至于美观与否,不重要,不违规即可。

    可一群中培干部,表情却极为精彩。

    他们是既希望陈默能够顺利完成实操,无论如何也要在老一辈面前,替他们这帮人露露脸。

    又纠结着不想让这狗秀才再出风头。

    毕竟,一个人能力太强的话,就会显得剩下的人很呆。

    人比人,气死人啊。

    当然,现场更多的干部,关注重点没在陈默能不能完成,而是考虑他为什么会制作沙盘。

    要知道。

    基层干部到中培,这个进步跨度并不大,多熬几年有经验就行。

    但从中培阶段到高级干部,那需要掌握的东西,可就太恐怖了。

    很多干部卡在中校,一直晋升不上去,最终转业。

    其中没有位置是占一部分原因,但还有一部分是,很多营长根本接替不了团长及以上的工作。

    尤其是在九十年代,部队干部学历,能力,见识,普遍不高的情况下。

    从纸上谈兵到动手操作,看似只是一步的距离,实则难度是跨越式飙升。

    其他干部需要用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去走完这段历程。

    并且还需要天赋。

    可这个蓝军营的营长,入伍到现在也不过才一年多吧?

    他是怎么做到的?

    难道这家伙记性这么逆天,一年多的时间。

    不光带出了蓝军营,并且还死记硬背的记住了《陆军战役学》,《陆军指挥教材》,《野战军通讯组织实施》,《野战军指挥方案特点》,《兵种协同运用》等等战役方面的书籍?

    因为战役学没有其他捷径可走,除了自身经验之外。

    剩下的,就只能把数十本教材背下来,融会贯通,才能有资格站到纸上谈兵的舞台。

    而背下来的难度有多高,就这么说吧。

    一本普普通通的《组织通讯实施》,仅仅代表着军官职业熟悉流程的书籍,就有二十万字。

    之所以现场参加中培的干部,能这么确定,那是因为他们就是这么一步步过来的。

    一名军官,在指挥位上呆一年或者两年,如果连通讯流程,权限,频道划分,备用频道,通讯器材转换频率,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搞不清。

    他们也没资格站在陆指学院,被选出来参加中培。

    而懂得这些,也仅仅只能当看客。

    想站到陈默所站的那个位置,单单知道通讯没用。

    还要懂得在指定地形条件下,把上面有关战役学的内容全部熟读,还得能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