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8章 待汉军至,尔辈辄灭身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88章 待汉军至,尔辈辄灭身矣 (第1/3页)

    西城。

    汉水之畔。

    吴军南营。

    统督南军的左将军诸葛瑾,听闻汉镇东邓芝已至辕门之外,遂放下军务,亲自出迎。

    邓芝不是名士,二十余岁时入蜀避难,在刘彰麾下某位太守手底下默默无闻十余载。

    昭烈平定益州时,其官才至郫县邸阁督,也就是管郫县一县粮草的仓官。

    昭烈巡行至郫县,与语,大奇之,之后迅速擢为郫县令,又迁为广汉太守。

    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

    因其乃是从一仓官小吏火速拔擢上来的大臣,加上非是名门,亦非名士,朝中所谓名士大儒多看他不起。

    加之其人性格刚直简傲,与关羽类似,善待卒伍下吏,而不逢迎士大夫,或者说看不惯士大夫,因此在士人名儒间名声也就更差,号之酷吏。

    所谓酷吏,一般而言有三个特点:

    一是廉洁能干;

    二是喜用重典不畏豪强,对不服法度之人,尤其是豪门贵胄,敢于痛下辣手;

    三是几乎都没落得个好下场。

    这种不礼贤敬士的酷吏之名,又随着东吴使臣的频频使汉,传到了江东,东吴的士大夫对于这位汉国使节也不甚感冒。

    但左将军诸葛瑾,对此却不以为然。

    每每邓芝出使东吴,孙权设筵款待时,其人便会在主动在邓芝侧席坐下,与之聊一聊蜀中时事,聊一聊丞相、丞相夫人、还有其生子诸葛乔近况如何。

    此时见到其子诸葛恪与邓芝一前一后行至辕门之外,当即上前与邓芝把手言欢,邀其入内。

    诸葛瑾五十有五,须发已白。

    邓芝五十有一,精神矍铄。

    对于这位与丞相长相有四五分类似,且同样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的吴左将军,向来不敬士人的邓芝着实生不出什么恶感。

    而且,这位吴左将军才略虽不及丞相,但德行尤纯,汉吴之人皆服其敦仁弘雅。

    不得不说,诸葛一门,在大汉有丞相为宰辅,在东吴有诸葛瑾为孙权心腹,在魏,还有年轻的诸葛诞显名当世,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人时常艳羡称颂。

    邓芝很快就随着诸葛瑾来到了中军大帐。

    对于久在军旅的他来说,仅仅从辕门走到中军这一小段路程,就能轻易看出,诸葛瑾治军之能远不能望丞相项背。

    只能说是中人之姿。

    又或者说,是诸葛瑾统领的这几万吴军,本就不是吴国精锐。

    总而言之,南营的吴军,不论是士卒的精神风貌,还是扎营驻军需要遵守的规则纪律,都有些懒散,入不得邓芝的眼。

    “伯苗应也看出来了,我吴军精锐之师,不在此地。

    “事实上,此地兵马,也并没有元逊所言的五万之众。”

    诸葛瑾邀请邓芝入席之后,没有回到上首,而是如同在吴中一样,就坐在邓芝身侧。

    邓芝没想到诸葛瑾自暴其短,微微一愣,却想不到诸葛瑾这么说的目的是什么。

    只能轻轻点头:

    “子瑜公,吴侯奈何不得襄樊,房陵、上庸也都未能夺下。

    “却径直来夺西城,还欲拒汉军于三郡之外,不使汉军染指干涉,不知子瑜公是何想法?”

    西城威胁到了大汉腹心,孙权此时来夺,毫无疑问,已经使得汉吴之盟在破裂边缘游走。

    而有大局观的人都明白,汉吴之盟不可破。

    诸葛瑾沉默稍顷,直言道:

    “看来伯苗也料到了。

    “吴国朝中,确实不是所有人都赞同至尊来夺西城。

    “但…至尊之意已决。

    “我们这些当臣子的既然受任,辄当为之死命。”

    诸葛瑾言罢,无奈一叹。

    自从吕蒙白衣渡江,袭夺荆州之后,就连东吴自己人背地里都对孙权背盟败约有所不耻,颇有微辞。

    但彼时时势如此。

    刘备刚刚在定军山斩夏侯渊,彻底坐稳了汉中,又一举夺下东三郡。

    紧接着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