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杀尽江南百万兵 (第2/3页)
唯闻剑锋破空之声渐细,仿佛远笛,吹入暮色。
最后,剑锋贴肘,寒光尽敛。
只见其长身微俯,霜发与殿中灯火相映,迟暮萧然。
刘禅凭几,目光黯然。
歌罢舞至,尽是壮志未酬之感。
虽没有具体唱些什么。
但此间众人却又无人不知陈到究竟在唱些什么。
于是一殿寂然。
唯水樽微澜,犹映剑影。
随着陈到越舞越柔,越舞越慢。
殿中哽咽之人越发多。
悲愤于壮志难酬者越发恸。
陈到忽然停止了所有动作。
收剑入鞘。
至于此时,殿中一众君臣已全然忘记了陈到先前所言,此舞名曰“满堂势”,又俱因陈到先前剑舞、歌声变得低沉,心生英雄迟暮、壮志难酬之感。
然而就在这时候,陈到脸色却是陡然一变!
只见其双目圆瞪,整个人如猛虎下山!
一声裂帛,宝剑脱鞘而出。
众人目不暇接之时,剑已凌空。
凝目望去,却见剑光化作匹练,绕梁盘旋。
陈到却不抬头,只一振臂,将倒挂白虹接住。
先是纵身一跃,似鹰隼掠空,直扑大殿正中。
再一旋,以足砸地,似熊罴撼岳,震得地砖嗡然作响。
其后走马如飞,在殿中数十席间左旋右转。
剑随身走,身逐剑飞。
衣袂鼓风,劲弩般射向四面。
所过之处,灯焰被剑风压成一线,复又轰然爆起,如万炬齐燃。
待灯火暗而复明之时,众人再度定睛。
却见他左手执鞘,右手挥剑。
左右交击,铿锵若万军鼓角。
一步一顿,一顿一吼。
吼声与剑啸相和,一时竟似千军万马踏营而来。
殿中石柱、帷幕、玉阶、铜炉,俱被卷入剑影当中,一一化作战场上的旌旗、戈戟、战车、烽火。
就在此时,又见他忽地矮身,贴地疾卷。
剑光贴着青砖划出一道银弧,火星迸溅。
如铁骑突阵,直透重围。
忽又拔身而起,凌空倒翻。
剑势自上而下,如泰山压顶,劈裂虚空。
满殿文武只觉狂风扑面,须眉尽扬,衣袍猎猎欲裂。
有人忍不住失声喝彩,而更多人却屏息瞠目,惟恐一眨眼便错过这难得一见的一幕。
剑愈舞愈疾,人愈转愈狂。
陈到白发翻飞,根根如戟。
就在此时,其人再度奔雷剑舞,引亢高歌。
“谁堪敌兮忽折戟。”
“忽折戟兮心未平。”
“心未平兮日已暮。”
“日已暮兮难入梦。”
“终入梦兮忽魇惊。”
“忽魇惊兮恨无穷。”
“——恨无穷兮降明主!”
“明主北伐兮复西京!”
“西京复兮破吴虏!”
“吴虏破兮悬旧缨!”
“旧缨再系兮平生志!”
“平生之志兮万里清!”
“——万里清兮何所始?”
问罢,其人陡然息声停步。
忽听锵的一声,手中长剑被他高高抛起,在空中连翻数个剑花,寒芒四射,直似银河倒挂。
却见他未移半步,伸鞘一引,剑锋不偏不倚,铿然入鞘。
殿中一众君臣尽皆瞠目结舌。
而就在此时,只见其人手中带鞘之剑骤然前伸,紧接着振声大吼,声如裂石:
“——杀尽江南百万兵!”
此言一出,满殿之人无不毛发皆耸,血脉贲张,热泪夺眶而出者不知几十。
万里清兮何所始?
——杀尽江南百万兵!
“伐吴!”辅匡既热血沸腾,又声泪俱下,慷慨大喝。
“伐吴!”刘禅身后,关兴、赵广诸将亦振声而吼。
“伐吴!”
“伐吴!”
“伐吴!”
一时间,大殿尽起伐吴之声。
继而殿外百声、千声轰然应和,如江潮夜涌,撼天动地。
人心已齐。
军心可用。
夜半。
校尉以下者已尽皆退去。
陈到遂将天子于夔门山巅所述,杨洪临卒为国家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