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8章 沧浪之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28章 沧浪之水 (第3/3页)

诸葛瑾两人,与大汉联和。

    看着这则消息,刘禅一时有些感慨。

    都说曹操多疑,刻薄寡恩。

    孙权何尝不是如此?

    否则的话,何以在吴太子孙登死后,他先以孙和为太子,却又把四子孙霸封为鲁王,并且宠爱崇特,与孙和无殊?

    甚至,他还允许孙霸开府置官、招揽宾客,形成与太子孙和分庭抗礼的局面。

    何也?

    就跟曹丕、曹植争储一般无二。

    作为合格的政治生物,孙权此举并非简单的偏爱某一方,而是利用孙霸及其背后的全琮、步骘、吕岱、吕据等寒门,去制衡孙和背后的顾陆朱张等大族。

    只要寒门与大族不能站在同一条战线上,那么就没有人能威胁到他的地位。

    吴国因此分裂为太子派与鲁王派,内部斗争异常惨烈,最终导致东吴政局长期动荡。

    最后,孙权废孙和,赐死孙霸,并诛其党羽全寄、杨竺等,改立年仅七岁的幼子孙亮为太子,自己继续把持大权。

    寒门与大族无论站哪边,几乎团灭。

    江东顾、陆、朱及侨姓诸葛、张氏元气大伤。

    寒门的步骘、吕岱、全琮虽得保性命,但兵权旋即被削,子弟亦受冷遇。

    孙权一次性拔除两大潜在威胁。

    ——年长的储君与势大的藩王同时出局,再无“强臣加皇子”联合架空皇权的危险。

    顾陆朱张等江东大族的力量重新洗牌:谁站得高,就砍谁,权力彻底回到自己手上。

    最后,七岁的孙亮即太子位。

    孙权死后,辅政大臣成了孙峻、孙綝这类宗室鹰犬,而非陆逊、步骘那样的外姓重臣,权柄彻底回到孙氏宗室手里。

    所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孙权得到了什么,就势必失去些什么。

    他失去了什么?

    首先,陆逊、朱据、吾粲、顾谭等军政干才或死或废,吴国的战略级统帅彻底断层。

    寒门、世族两派旧怨未消,新主年幼,导致诸葛恪、孙弘、孙峻、孙綝等人十年三政变,轮番专权,互相屠杀。

    孙权用两个儿子的血和几十位重臣的命,换来了自己生前皇权独尊的安心,最终拖垮国家。

    现在步骘、诸葛瑾被俘,孙权面对的情势如此严峻,却仍然不愿意割地求和,甚至连口头答应后再暗中另做谋划都不愿做,难道真是被称帝的野心蒙蔽了双眼?

    第二则消息,关于那名吴使。

    那名在西城被擒住,最后又被他放归的吴使,乃是襄阳人氏,与廖化同族,名唤廖式。

    其人有一弟,名曰廖潜。

    如今乃是零陵都尉,掌零陵一郡之兵。

    据马秉带回来的消息,两年前,那位零陵都尉廖潜曾与功曹费杨遣使去往五溪,想通过五溪夷人与大汉建立联系。

    这倒让刘禅有些惊异。

    毕竟看那吴使一开始的姿态,根本就是已经被孙权收服,不像是早已归心大汉的样子。

    “难道说,廖式、廖潜兄弟二人先前并未通气?”

    刘禅不得其解,继续看细作传回的消息。

    信上说,那吴使廖式把大汉让孙权割地与大汉求和,然后汉吴再盟伐魏的消息带了回去,之后又与孙权说了些什么。

    结果导致孙权大怒,还让校事吕壹对廖式严加审问,想看看廖式是不是已归心于汉。

    主事荆州的潘濬听说此事之后,赶忙遣使上书,为廖式说情,最后校事吕壹也没能审出什么来,于是孙权终于松口,让潘濬把廖式带到了巫县前线,想以此给廖式一个证明自己忠贞于吴的机会。

    “时机未至,或可以再给廖式、廖潜兄弟一点时间。”刘禅将信递给陈到,若有所思。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