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8章:憋大招,出歪招!小万历:亲政即自由 (第1/3页)
三月初三。
小万历的疹疾彻底痊愈,常朝、日讲、经筵等全部恢复如初。
三大阁老力荐的《算学复兴疏》也已通过,小万历亲自指定尧东商行发起此事。
朝廷将提供经验丰富的老计吏参与其中,但不干预算学社的发展,意在看一看民间力量能将此事推进到何等程度。
因当下尧东商行分行已散落于北方各地州府。
只要沈念的父亲与岳父向各个分行发起组建算学社的号召,外加朝廷的背后支持,此事很快就能发展起来,进而扩散全国。
本就是商行账房先生的社员们在茶馆、酒楼或某个私宅,很快就能围聚在一起讨论算学。
此举,比筹建学院、招募生员的速度更快。
至于能发展到何种程度,就看尧东商行这个领头羊的引领作用了。
张居正设想的是——
此事若能大成,日后商人或许可参与到更多民生建设中。
毕竟,一条鞭法之后,很多强制性劳役取消,地方州府人力有限,诸多民生事务都将外包,而商人比地方官更擅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当然,朝廷需要的是有家国大义的商人。
而非“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想尽一切办法都要敛财的无良奸商。
……
三月初四,午后,文华殿内。
小万历翻阅着京师五府六部大小九卿科道官等京朝官呈递的庆贺他身体痊愈的奏疏,不由得撇起嘴巴。
他期盼看到的。
是群臣都能在奏疏中称他因疾而未曾视朝的一个月,朝堂诸事都受到了影响,而今他健康归来,朝堂诸事将会很快恢复秩序。
然而,官员们在奏疏中表达的全都是“恭贺陛下龙体健康、神采如初”之类的客套话。
似乎在说:当下的朝堂政事有没有小万历的参与,其实一个样。
文武百官,还是将虚岁十七的他当作一个孩子。
这让小万历心里非常不舒服。
他昨日参加常朝前,冯保还知说一番“大明不能一日无陛下”的话语,然官员们如今在内阁的指挥下,只知埋头干事,连个奉承话都不会说。
小万历觉得自己非常没有存在感。
就在这时。
冯保从外面快步走进殿中,手里捧着一封奏疏。
小万历兴奋地问道:“同意否?”
“同意了!同意了!”冯保笑着说道,然后将奏疏呈递到小万历面前。
今日上午,小万历命文书房宦官向内阁传话。
他疹疾痊愈,全依两宫太后与后宫皇后、嫔妃的关怀,依照惯例,小万历在病愈后应该向两宫太后敬献礼物,并对内廷照顾他的人进行赏赐。
于是,小万历便以内库财物短缺为理由,称想支取光禄寺十万两白银使用,命内阁拟旨。
小万历打开奏疏,发现这道拟支取光禄寺十万两白银的奏疏里还夹杂着一张张居正撰写的票拟纸条。
“圣躬康豫,增福延龄,进献两宫,颁行赏赉,亦事之不常有者,臣等不敢抗违……但臣等葵藿之愚,窃以朝廷之费用无穷,而国家之财赋有限,若不加意撙节,即使财货山积,譬之酌江海以实漏卮,日见其不足矣。方今内外积贮,尚属空虚,而小民膏血剥削已尽……
“俗语云:‘忍得一时之费,免受百日之穷。’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伏惟圣明留意。此后若再有取用,臣等亦决不敢奉诏矣。”(如图)
……
张居正这番长达近五百字的票拟,简单概述就是——
“陛下用钱,臣等不敢违抗,但国家财力有限,陛下应省着点儿花,下次若再取国库用于内帑,臣等就不能同意了!”
小万历看完票拟内容,面色不由得变得难看起来。
虽然张居正答应了他的请求,但也训斥了他一顿,下次他再想支取国库之钱,将更加困难。
小万历非常厌恶这种花钱不自由的感觉。
这两年,小万历多次寻理由,将朝廷之钱移入内帑。
一方面是内帑的开销确实大;另一方面是内帑钱财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