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六章 慷慨悲歌之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十六章 慷慨悲歌之士 (第3/3页)

建社会中,作为帝王为了保证家族荣耀的延续和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都需要一种特殊的方法来中和王朝下的各种势力,由此产生了“帝王之术”。也就是有人说的“人君南面术”。

    简单来说就是治国之道,统御天下之术,达到皇帝利用这种谋术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使皇权能安稳地延续下去,

    所以除了赏罚,制衡更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一位想要坐稳江山的皇帝,都把坐山观虎斗、鹤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方法使用地炉火纯青。制衡是古代封建帝王用来巩固皇权与推动政治体系发展的最常用的政治手段之一。

    皇帝往往会用制衡之法,去除掉那些难以控制,或者不为己用的势力,设法平衡党争之间势力平衡的同时,又能降低党争的消耗,达到无法让一派或一党独掌朝政,又能巩固或壮大皇权的目的。

    中国历史上,商鞅变法时秦国旧贵族势力庞大威胁到了皇权,秦孝公任用商鞅不仅是为了改革国内固有的旧制度,更是为了削弱旧贵族强化皇权;而后来商鞅改革一派势力日益增大,也严重影响到了皇权,最终被秦惠公车裂于市。

    还有明朝徐阶、高拱、张居正、万历皇帝之间的斗争等等,这些势力循环往复,最终党派崩溃,皇帝掌权。臣子间的针锋相对或韬光养晦都是在促进制衡之术的发展与政体的完善。而当臣子们逾越了自己的本分,使皇权受到威胁,皇帝就会在暗中扶植新的势力,打击旧的势力。

    除了这些“大佬”们,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也都是深谙“帝王之术”的帝王。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之所以能够延续数千年而不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统治者和思想家们能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运用帝王学和统御天下之术制定并实施有利于国家的治国理念,从而不断解决朝廷的内忧外患,使之能持续发展。

    但真正的悲哀之处在于,这些前仆后继慷慨悲歌之士最终都只是一枚棋子,被人利用,却不具备自己的自主权。

    而越是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地方,更是显示出政治生态的肮脏丑陋。如果一个地方已经黑成了酱缸,蟑螂在暗处已经挤不下掉到阳光中来的时候。最后也只能在黑暗中凸显出几位慷慨悲歌之士,让人们敬仰了。概莫如是,概莫如是。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