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阿基坦的亚瑟重出江湖 (第2/3页)
能够生出几分母亲应有的舐犊之情了。
“你也别离开村庄太远。”戈鲁吩咐道,戈鲁的妻子点头应是,但并不怎么放在心上,时间对人的改变是最大的,哪怕只有短短三年。
以前的时候,盗匪和流民总是杀不尽驱逐不完的,今天才有人因为偷盗和抢劫被挂在树上绞死,明天就有了另外一群饥肠辘辘的鬣狗。
别说是一个女人孤身上路了,就算是男人也需要成群结队,才能穿过森林和荒野——但现在,她甚至可以独自一人从这座村庄直接走到尼科西亚,不必担心有人白吃了她的水瓜,也不必担心有人抢走她手里的钱,更不必担心有人将她就地劫走,卖给那些异教徒做奴隶。
每个盗匪都值一笔赏金,别说士兵和村民,就连骑士都殷勤得可以。
说到这里,戈鲁又不由得为他们的领主担心起来——担心他手里的钱够不够这么用。
他被其他村民称之为老爷,一开始带着些调侃的意味,因为他经常被那些税官叫去打下手,而随着他对于数数和计算越来越熟悉,也越来越流利,渐渐的也有其他的人——无论是经过这里的朝圣者,还是原本就住在这里的村民都会来向他询问有关于数字的问题。
像是物品单价、数量和总价的计算,又或是个数、分量和大小,或者是兑换货币时必不可缺的换算——最后一种戈鲁虽然愿意帮这些人算,却从不参与其中的买卖——虽然也有一些商人建议去他去做这这个,但戈鲁马上就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他虽然是正统教会的信徒,但同样信奉着天主,绝对不会去做这种被上帝严令禁止的事情。
“戈鲁!”一个声音高叫道,向他挥着手,那是个年轻的威尼斯税官,而士兵们已经为他让开了一条道路,这种尊敬也是最近才有的——就和村民们那些真心实意的“老爷”一样——戈鲁在不久前才去了尼科西亚,并且与另外一百多人被封做了领主的吹笛手。
吹笛手,这是一个古怪的名号,以前从未有过。
单听名字,有人说或许是领主想要他们吹个小曲儿给他听,但这里的人并不是每一个都会吹笛子的;还有人说,这个职位可能类似于监工,他们用吹笛的方式来召集人们为领主做事;更有一些见识多的人则说道,他们的领主可能是因为出于谦卑,并不打算与国王一样,用长号手宣告自己的到来,于是便安排两个人站在门边,用吹笛子的方法宣告他的到来。
但如果是这个原因,也用不到一百多人呀,他们迷惑不解,直到领主亲口向他们提出了要求,他们才恍然大悟。
原来领主的意思是,他平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只喜欢偶尔听听吟游诗人唱歌和说故事。
虽然随着塞浦路斯重新焕发了原先的光彩,聚集在这里的吟游诗人也越来越多,但他们带来的故事还是太少了,而且他们未必每个都会来到尼科西亚——所以他希望他们这些在各自的村庄中具有着一定威望与人缘的农民或是工匠,能够为他收集一些故事,然后定期来总督宫说给他听。
“请问,殿下您想要听什么样的故事呢?”
一个可能曾经是管事或者是牛倌(反正和大人物打过交道)的人踌躇了很久之后,才大胆的走出来问道。
“什么样的故事都行……”领主耐心地说:“什么地方有了狼群,什么地方起了火,什么地方某人和某人争吵起来了,什么地方出现了一个奸猾的商人,甚至于夫妻吵架,你们也可以拿来说说,博我一笑。”
原来是这样,众人便都放松了下来。虽然这个要求很奇怪,还特意为之设了一个职位,但领主有着古怪嗜好的太多了,他们的领主之前对他们几乎毫无所求,民众们正觉得忐忑不安呢,现在有了这么一份工作,他们反而轻松快乐起来了。
一些人当即便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就开始给他们的领主说故事,领主哈哈一笑,甚至允许他们住在总督宫——虽然只是士兵的住所,“你们可以一个一个的来说给我听。”
果然很快就有一些人被召去了,接着是另一批人。
等到了戈鲁的时候,戈鲁已经有所准备。他想了想,说起了他的儿子,他的妻子,他曾遭遇过的那些危难与痛苦,一一描述,换做其他贵人,或许要对这种无趣的事情升起反感和厌恶——戈鲁一边说,一边紧张的打量着领主的神色,但正如他期望的那样,领主并没有露出什么憎恶与厌倦的神情,相反的,他倾听得相当专注,同时也为他们所遭受的苦难而叹息。
最后他给了戈鲁两个银币,又询问他是否需要其他的帮助?戈鲁当然拒绝了,他现在已经过得很好了。
不久前,他还凭借着在税官这里的面子,在他们那里预支了一些钱,为次子盖起了一座木屋。
这座木屋虽然不及他和妻子现在居住的大,却也足以让他的次子有了结婚的资本,现在他的妻子正在寻找一个合心意的女孩呢。
“那么你的长子呢,你的长子也应该开始筹备婚事了吧。”说到这里,戈鲁就有点愁眉苦脸,原先长子确实答应了一年后也要结婚,他甚至已经选定了一个新娘,但没多久,他又跑来和戈鲁说,他想要将婚事延后,如果那个女孩不愿意等他也没关系,反正这三五年里他不想结婚。
“哦,为什么呢?”领主感兴趣的问道。
戈鲁颇有些哀怨地看了他一眼,“因为他决心在军队干出一番事业来再结婚。”
原本在领主的军队中,士兵多数都是塞浦路斯人,只有少数的威尼斯人,以及那些曾经追随过埃德萨伯爵约瑟林二世的骑士们带来的亲眷,或者是仆从。
那些塞浦路斯的年轻小伙子们,虽然也同样感恩于塞萨尔的慷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