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南征 (第3/3页)
陆康为魏哲自领魏公的举动依旧耿耿于怀,但此刻他也不得不承认魏哲确实是在匡扶正义,除暴安良。
要知道庐江郡就在袁军的眼皮子底下,陆康比任何一路势力都要清楚如今淮南百姓的惨状,那是真的水深火热!
如果说今年关中的大饥荒是天灾的话,那么如今淮南的饥荒就是纯粹的人祸。
若不是袁术占领此地之后横征暴敛,称帝之后又不顾民生,兴师动众的攻伐庐江郡,淮南之地的农耕也不会因此被耽误了。
最让陆康气愤的是,袁术此贼别说是赈灾了,他甚至连灾民最后一口粮食都要抢走,有县令违抗他的旨意将本来充做军粮的仓储散于灾民,他竟然直接下令索拿,枭首示众。
就因为他的各种倒行逆施,曾经已经近乎消弭的豫州黄巾竟然再起。
尤其是汝南黄巾,更是在短短数月之间就啸聚数万之众。
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贼各聚众数万,自号渠帅,兴风作浪。
由此可见袁术在不做人这方面,是真的一点都不做人呐!
一念至此,陆康终于轻叹道:
“庐江力弱,仅可攻合肥一地,至于能牵制多少兵马,就非我所能决定了!”
然而此言一出,相仲华却立刻面露喜色。
“如此便可,陆府君高义,吾定当禀明魏公!”
毕竟庐江军的实力在年初的大战中早已经证明了,尤其是巢湖水军,几乎是压着袁术的水军打。若非如此,眼下巢湖之上也不会尽是庐江水军的船只了。
而有了陆康的牵制,袁术这回面对的就不是三路夹击,而是四面合围了。
只是在相仲华告辞之后,一旁的陆康之子陆儁却忍不住疑惑道:
“父亲为何插手袁魏之争?您不是说魏公威与袁公路实乃一丘之貉吗?”
其实陆康本来对魏哲的印象十分不错,甚至他和魏军之间也有着不小的联系。
公孙昭的亲姐公孙鱼,便是嫁给了陆康的次子为妻。
年初袁术御驾亲征时庐江郡危在旦夕,故此陆儁曾建议父亲向徐州的魏军求援,但却被陆康断然拒绝。
因为当时先有魏哲自号魏公,方才有袁术称帝、刘璋称王。
彼时陆康觉得魏哲与袁术都是野心勃勃的逆贼,并没有什么区别,若是向魏军求援,对于他来说与投降袁术无异。
结果陆康硬是没有张口,靠在庐江郡自己撑过了这场大难。
陆儁想不明白,最难的时候他们都没有开口求援,为何现在反而要配合魏军呢?
对于这个问题,陆康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默然片刻之后,他方才眼神纠结的怅然道:
“魏公威或许德行有亏,然此人对天下百姓有大功。”
“为天下之公利,吾心中的一己私义又算什么呢?”
说到这里,陆康忍不住拿起手边的《知行录》轻轻摩挲着。
对于他这种纯儒来说,思想的力量其实要比刀兵更有攻击力。
其实不光是他,扬州各郡都被这本《知行录》搅得心绪不宁,越是身居高位者越能意识到这本书代表着什么。
即便他们内心不太想承认,但心底却明白这或许真是治理天下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