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吃瓦达餐包的人 (第2/3页)
,不好意思争抢的食客只好等下一轮薯饼出锅。
已经做好的瓦达包胚里事先抹了酸辣酱:上半边是绿色的鹰嘴豆泥,下半边是红色的蒜泥果酱。
伙计总是先招呼女顾客,他伸直一只手,舀过才出锅的两只薯饼,行云流水般在打开的瓦达包胚上一边放一只,再将包胚合起递给饥肠辘辘的食客。
达门德拉拿着属于他的那份瓦达包,走到离摊位稍远一些的地方,略微挤压中间的薯饼,只见外层的瓦达包胚上现出稍许裂纹,薯泥连带红绿色的酱料溢了出来。
他一口咬下去,外层面包胚的松软香甜很好地中和了酱料的酸辣。
内里黄褐色的薯饼炸得脆脆的,带有葛拉姆马萨拉的独特香味,且能吃到如腰果般的完整蒜瓣,经咀嚼后爆出异香,当真是口口美味、口口享受。
一只瓦达包便足以果腹,而博卡的瓦达包色香味俱全,着实名不虚传。
他像是忍饥挨饿许久的人吃到大餐一样满足。
火热的瓦达包下肚,自然带来口渴的感觉,他走进不远处的冷饮店。
店里用富美家建材隔出一个个卡座,环境宜人,颇有平和又休闲的氛围。
墙上有用马拉提语写的“饮品推荐”,每一款皆标榜有养身功效。
譬如醋栗汁可治尿频、夜盲症、心烦,姜汁可缓解胃胀气、支气管炎、痛经等。
多数冰品都很好喝,且和风靡世界、独占鳌头的可乐大异其趣。
事实上,这里的本地可乐,譬如马萨拉可乐,足以和正统可乐分庭抗礼,味道大相径庭却毫不逊色。
虽然看上去也是冒着气泡的棕色饮料,但里面加了马萨拉香料,如柠檬、矿盐、胡椒和小茴香。
制作一杯马萨拉可乐的方法是先把寻常的可乐倒一部分进玻璃杯,然后舀入几勺马萨拉,可乐便会从杯底往上疯狂冒泡。
侍应生站在一边,待泡沫消了,再往杯中加入可乐,又等上一会儿,直到把剩余的可乐全部倒完,原汁原味的印度可乐就这样诞生了!
面对西方文化的入侵,印度的态度是接受它、改造它。
他们将可乐迎入当地饮料的万神殿,不过多添了香料,使得这外来的饮品更富生命力:其所含的可卡应在被西方禁用后,又一次回到了印度的可乐里。
就在这时候隔壁博卡的铺子里传来阵阵惊呼,达门德拉快步走过去,冷饮店里的人们也被纷纷起身去看热闹。
果然,那台崭新的VCD已经安装就位。
阿希什正举着一张光盘大声向店里的客人,介绍这台机器有多么神奇。
人们更多的是被光碟的封面吸引,那是一个月前刚刚上映的一部宝莱坞大片。
院线刚刚下映,电视台还没来得及放送。
外面街道上,还有那部电影的海报,大家一眼就认出来了。
众目睽睽之下,阿希什得意的把银光闪闪的影碟塞进VCD弹出来的片仓。
仅仅这个小动作就引来一阵惊呼,因为那看起来非常高级。
它自动弹出来,又自动收了回去,你要做的只是按个按钮。
很快电视机里出现清晰的电影画面,没错,就和影院里放的一样。
不少人看过这部电影,他们张大嘴巴,惊讶的无以复加。
不用等到电视台谈下版权,然后在某个精挑细选的日子,安排播放。
太快了,有的小电影院还没下映。
也非常清晰,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