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0章 要装的有格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90章 要装的有格调 (第1/3页)

    97年7月初,泰铢金融体系崩溃,大量资本携款外逃。

    这场风暴很快席卷东南亚地区,棒子和印泥几个国家,遭遇了严重的金融冲击。

    前因后果无需赘述,总之就是亚洲国家货币贬值明显,出口贸易大幅下跌。

    很神奇的,除了东大之外,印度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也近乎“完好无损”。

    分析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两方面:一,外汇管制;二,对外贸易有限。

    别看卢比在国际货币市场不受待见,但印度政府始终控制着汇率波动。

    只要苗头不对,就会下场干预,主打一个强势。

    当然最主要的是政府没有开放金融市场,外资到这里别说搅风搅雨,能不能出去都是个问题。

    印度赚钱印度花,此乃世界名言,一视同仁。

    像泰国那种股份被外资把持的事根本不可能发生,从来只有印度宰外资,哪有被人宰的道理。

    此时印度的经济也大多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对外贸易依存度较低,出口额占GDP总值还不到10%。

    这与严重依赖外资和出口的泰国、马来等国,有本质区别。

    说白了就是不够开放,外资没法深度参与印度国内的经济。

    不过影响终究还是有一点的,为了缓冲外部冲击,避免外汇储备耗尽,在印度政府的干预下卢比贬值了15%左右。

    现在1美元能兑到45卢比,原材料的进口压力增大。

    部分出口型公司的业务遭遇困境,有的直接破产。

    苏尔电器也明显感受到了这股寒流,这两年海外贸易的份额不断增长。

    可是自金融危机爆发一个月以来,海外订单就接连被砍。

    虽说苏尔电器的主要贸易对象是波斯湾国家和非洲,但这场危机还是不可避免的开始影响全球。

    以前每个月能出口七八十万台各色家电,现在又回到了去年初的水平,大概五十万台左右。

    这对利润的影响,已经非常可观。

    不过罗恩也没急,急也没用。

    这种席卷多个国家的金融危机,属于不可抗力,不受个人意志左右。

    他没急吼吼的飞去古吉拉特或者孟买,而是先来了新德里。

    孟买的工业银行那里打来电话,以后他的钱很难再悄无声息的转移到国外了。

    这场金融危机让印度国家银行吸取了教训,他们开始强化监管,收紧资本转移的渠道。

    前几年在孟买工业银行行长的放水之下,罗恩把自己的小金库慢慢全倒腾到了海外。

    他有多个国际银行账户,累积的存款高达二十五亿美元。

    苏尔电器、水泥厂这几年的进项都在这儿,他早有先见之明,知道卢比贬值是大趋势。

    于是为了保值,多余的现金全被换成了美元。

    印度国内的账上还有两百亿卢比的资金,用作周转。

    投资、工程建设等等,都需要一定的现金流。

    现在泱行加强监管,他的钱再想出去就难了。

    偏偏罗恩名下各种产业都慢慢开始进入收获期,金奈的港口即将启用、丹巴德的煤矿正在开采、加尔各答的工厂也已经完工.

    加上如日中天的苏尔电器和逐年扩大的水泥厂,如果没有金融危机,到年底光是利润,每个月可能就有一百五十亿卢比左右。

    这些钱不换成美元,难道等着贬值吗?

    他当然考虑过加大投资来合理配置自己的资产,只不过想来想去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