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6章 综合商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96章 综合商圈 (第2/3页)

把它们叫做“微观措施”。

    拉胡尔认为,私人公司如果想在孟买获得回报,理应承担起相应的义务,譬如投资这座城市的市容美化工程。

    《公民宪章》里也明确了当地政府对市民应尽的责任,因此双方皆可参照《宪章》来更好地沟通、协商。

    但拉胡尔最最想要的还是一个“整体性的”孟买市规划,目前的规划远不能达标,这从要如何解决天桥问题上便可见一斑。

    湿婆军在孟买造了五十五座天桥,想要分流人群、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

    须知天桥只是交通信号灯上架起的简单通道,但听上去很了不得:天桥!

    到底这些通道有没有改善孟买的交通,实在见仁见智。

    五十五座天桥多位于城郊,而市中心已无新桥可造。所以在他看来,所谓天桥,不过是让你以更快的速度抵达下一个塞车路段而已。

    在他看来孟买无法自治,也不懂随机应变。它曾建筑在纺织业之上,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需要重建在别的材料上,比如说信息。

    上一代人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偌大城市,五百万工作岗位,竟要建立在抽象如信息这样的概念。那种不是能亲手握住的纸张,而是电脑屏幕上转瞬即逝的字符。

    以工人为代表的人群还停留在十九世纪的思维模式,他们示威游行,严正抗议新经济体的入侵。

    他们没有看到的是,这座城市若要蓬勃发展,其经济重心必须从能用手感知的实体。如布料、皮革、汽车.转移到只能用脑处理的虚拟图像和势不可挡的跨境电子商务上来。

    孟买必须做出改变,它不能再靠出卖体力劳动,以手工生产商品,它要靠出卖脑力劳动,传播理念、数据和梦想。

    而为了达成后者,它的外在结构也必须发生转变,人们工作的地方不得不从工厂改为办公室。

    即使是苏尔电器这种现代化实体,也是落脚孟买偏北的地区,而不是挤在拥堵的南孟买。

    正在拉胡尔琢磨如何把那四百英亩的旧工厂用地拆掉时,罗恩闻着味找上门了。

    “你是说你想要那四百英亩的土地?”

    “没错,我有一堆的想法”

    “等等老兄,南孟买不适合再建工厂了,你的苏尔电器已经足够庞大。”拉胡尔劝他。

    “谁说我要建工厂啦?”罗恩奇怪。

    “啊?你不是为了苏尔电器?”

    “不,孟买有一个苏尔电器就足够了,我的想法是现代化商圈!”

    啪,罗恩把一份项目规划书拍在他面前。

    在听说马邦市政厅这里的动作后,他都连怀孕的妮娅和拉珠都没去看,反而先跑来见拉胡尔。

    “哇,大手笔,”拉胡尔惊叹,“你想做的是信息化商圈?”

    “对,信息产业才是未来。硅谷就是最好的例子,那里有无数印度裔工程师,他们终究有人会回到国内,而我会为他们提供国际化的办公环境,就跟在美国一样。”

    “所以这次你不是自己开信息公司,而是做不动产物业?”拉胡尔有点兴趣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