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01.语文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01.语文课 (第2/3页)

...’、‘脱下大衣,穿在我身上’等等……正是**言语和行动上无微不至的关怀,才坚定了陈昌奉同志的‘必胜的信念’,支撑他最终战胜困难,翻越了高山。”

    “文中还隐含着对‘两重山’的认知:第一重是现实的山——陇西第一峻岭六盘山;第二重山是心理上的‘困难大山’,它在作者心中投下巨大阴影,‘要是没有**的爱护和鼓励,恐怕就要牺牲在六盘山上’。可见,心理的难关比现实的高山更难翻越。”

    “我的阅读体会是聚焦于:陈昌奉同志得到了谁的关怀?是怎样的关怀?这些关怀通过哪些具体细节体现?我是带着这三个问题深入文本的。谢谢老师,我的回答完毕。”

    童丽老师眼中掠过一丝惊异。她未曾料到,这个学生竟拥有远超同龄人的逻辑思辨能力,能穿透文字直抵情感核心!往日听闻其他老师赞他“钟灵毓秀”,今日方在自家课堂得见真章!她满心欢喜,带头鼓起掌来。五班全体同学也被蒋梦言的精彩发言所折服,掌声随之热烈响起。

    童老师趁势引导:“同学们,我们低年级学习语文,识字、掌握规范表达是基础,而重中之重,是学会阅读!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结构、分析作者观点,锻炼逻辑思维,从而提升观察力、理解力,促进综合素养发展。在这一点上,蒋梦言同学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目的和任务,是培养语言沟通能力——在交往中准确理解他人、清晰表达自我。更进一步,是在阅读中感受汉语言的独特魅力,品味文学之美、艺术之美……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的语文学习难吗?”

    “难!”学生们齐声应答。

    “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大家能像蒋梦言同学那样,在阅读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体会‘曲中之意’、‘文中之情’,我们就一定能学好语文,攻克阅读难关!”

    童老师借此展开,再次强调了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和阅读方法。五班全体同学沉浸在她描绘的语文图景中。教室里一时只有书页翻动的轻响和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童老师的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孩子们心中漾开层层涟漪。原来语文学**不止识字造句,竟关乎理解、沟通、感受美?这对习惯了抄写生字、背诵段落的孩子们而言,既新鲜又感到几分沉甸甸的分量。

    “好,光说不练假把式。”童老师环视教室,目光扫过一张张或兴奋或困惑的脸庞,“现在,我们就将蒋梦言同学展示的方法实践起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围绕课文《在六盘山》,重点讨论:‘关怀’主题如何通过具体细节表现?它又如何转化为‘信心’,最终克服‘困难’?十分钟后,每组派代表分享发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