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二章 都撞上门来了,还能让你跑掉? (第3/3页)
自己家标儿,这个时候心里面做何想。
对此,他并没有多说些什么。
宋濂,自己还是比较看好的。
但和刘伯温不一样,宋濂比较顽固,被儒家浸染的太深了。
能争取让他发生一些改变,自己对他施加一些影响,也还是不错的。
依照宋濂的影响力,这次由宋濂出去说话,肯定也是能劝得下一部分人。
让一些人听从宋濂的,乖乖回去。
如此一来,剩下的那些顽不灵之人,自己这边动手时,就要好做的多。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在现在这个阶段,让他真的要把儒学如何如何,彻底摒弃,那也是不可能的。
一来是做不到,根本没有这样的条件和土壤。
他若是强行去做,只会适得其反,搞得天下大乱。
许许多多的事情,反而没法去做。
他如今所能做的,唯有自上而下的进行一些改动,有意识的去引导儒学进行发展。
发展成适合如今大明所需要的儒学。
不让儒学成为阻碍大明发展的存在。
那么在这个过程里,单单只靠刘伯温是不行的。
若是有宋濂,这对儒学有大研究的人加入,能更好的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一定的推陈出新。
从而更好更快的适应如今的发展,不再成为阻碍。
这事儿不好办,但不好办也得办。
比起改良儒学,让其适应现在社会发展,把儒学给推倒重建,那才是真的太难了。
没有相应的社会基础条件,做不到。
原本他就想着让宋濂来做这些事儿,在这件事情里出一份大力气。
但却没找到比较好的由头。
结果现在,宋濂主动撞上来了,那还能让他跑掉?
必须果断抓住办事,通过了这次的事情,那肯定能让宋濂与很多的儒学人,做一个切割。
让他成为很多所谓的儒家门人口里,自己这边的走狗。
只有受到了这样大的刺激,那才能够在接下来奋发图强,在这事情上了好好的做事,才能出成果。
文王困而演周易,苏东坡遭遇乌台诗案,方能写出赤壁赋。
不给宋濂上些强度,坚定他的信心,他又能如何能奋发图强?
自己这可是纯粹的对宋濂好,不然宋濂若是当了那些人的头子,一个劲儿的反对工业大学,就算他名声大,就算他是标儿的老师,自己也不会坐视不理。
肯定会想办法,将他给解决了。
到了那时,他的后果和下场只会更加的不好。
这个时候,宋濂应该已经和那些人相见了,给他们送去惊喜了吧?
……
“宋先生。”
“景濂先生!”
“宋师!”
情况果然如朱元璋所想的那样,在宋濂出现之后,众多的人纷纷围拢上去。
争先恐后与宋濂说话。
宋先生来了,他们就有了主心骨!
宋先生来了,事情就稳了!很多事情也就好办了。
而他们也都期待,宋先生会给他们带了一个特别好的好消息!
断然不会让他们失望!
宋濂对着众人点头示意,并没有说话,只是向前缓步走着。
而这些围拢过来的人,便也纷纷给宋濂让出一条道来,自动跟着宋濂身后向前行进。
如此行了一阵儿,来到一处宽阔处。
宋濂在身边之人的搀扶之下,抬步来到了一个稍微有一些高的台阶上。
众人见此,就都已明白,宋先生这是绝对有话要说。
于是便纷纷满心期待的等待着。
但宋濂并没有立刻开口,而是坐在这里,微垂双目,进行养神。
边上的人,哪怕心中再着急,也没有哪个人敢出口催促。
见到宋先生这幅作派,不少人便已知道,这是宋先生在等人变的更多时,再来说事儿。
免得等会再多费口舌。
同时,也有很多人,很佩服宋先生的定力。
猝然遭遇这等事情,无数人都显得慌乱。
唯独宋先生,能沉住气,安之若素。
这养气功夫真不是一般人所能有的。
真真让人佩服,不愧是宋先生!
于是就也跟着盘膝坐下。
有人跟着闭目养神,有人则拿出随身携带的书本,静静的看了起来。
原本显得骚乱嘈杂的局面,随着宋濂过来之后,不发一言,便已迅速得到控制。
当代大儒的风采,尽显无疑。
而那些得到消息后,急匆匆赶来的人,见到这样一幕后,也放缓了脚步,找地方盘膝坐下。
人越汇集越多,不远处有着不少维持秩序,防止发生大规模动乱的衙役兵丁,也有被这气氛所感染……
如此持续了大约将近一个时辰,汇集过来的人越来越多,且速度明显放慢之后。
仿佛睡着一样的宋濂睁开了眼,站起身来。
见到这样的一幕之后,留意者动静的众人,一个个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也都纷纷跟着起身。
来了!来了!他们最为期待的事情来了!
景濂先生要公布喜讯了!
要为儒家发声,要为儒家做主了!
宋濂的目光,缓缓的在众人身上扫视过去。
微微停顿一下,宋濂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来,望着众人提高声音开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