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第四次战役,阴险的美联邦】(4.1k) (第2/3页)
在沙盘上挪动旗帜,计算着什么。
许多新来直播间的蓝星水友不明所以。
曹泽这边等了一会才走到角落,将沙盘的截图挂在直播间解释道:
“这是美联邦这边,第8集团军总司令李奇微的新战术。”
沙盘上详细标注了每天志愿军以及美联邦的动向,已经隐隐能看出什么,曹泽这边指着三处志愿军的标注说道:
“利用美联邦的机械化优势,对三七线以北的志愿军保持‘若即若离’的接触战斗。”
“通过白天小规模的试探,以及晚间撤离的极限距离。”
“仅仅几天时间。”
“美联邦这边就已经摸清了志愿军夜袭的极限。”
“大概在20-30公里的距离。”
“超出这个距离志愿军的进攻就会停止。”
话音落下。
直播间内一阵问号:
【????】
【卧槽?美联邦这个新的集团军司令有点东西啊?】
【好家伙,才上任几天就想出办法了?】
【嘶——,专门卡着志愿军的极限行军距离,感觉好像高手过招啊。】
【不愧是二战老将啊,厉害啊!】
【美联邦有这么个指挥,那接下来估计会难打吧。】
【确实,感觉有点难啊。】
直播间内的蓝星网友惊讶。
这一向以机械装甲,火力轰炸欺负人的美联邦,陡然间来上微操作了,一时间蓝星玩家们还不太适应。
不过想想也是。
如果只靠火力轰炸,没有一点战术甚至微操的话,二战恐怕也不那么好打。
与帝国战斗的时候,也必须要双方博弈。
只是欧洲地方太大,所以一些微操看起来并不像是微操,反而是装甲后勤的碾压。
而在半岛这里。
美联邦显然也是在欧洲战场的思维,加上前期隔壁邻居这边溃败得太快了。
才会面对志愿军的穿插战术,分割包围吃了大亏。
如今被打到三七线以南,算是彻底清醒过来,换战术套路了。
曹泽这边看着弹幕,继续解说着:
“还不止这些。”
“美联邦这边不止测出了志愿军夜间徒步行军的极限,还通过志愿军的每次大规模进攻,就是之前的那波我们称为‘第三次战役’的攻势。”
“推测出了志愿军这边的大规模进攻,只能维持7天左右。”
“现在美联邦司令部那边,正在根据这些已经测出来的规律,想针对志愿军的战术。”
“同时让联合部队,互相靠拢,齐头并进的方式。”
“将原本分散的防线部队,两两组合,这样最大程度地抵抗志愿军的穿插战术。”
听着曹泽的讲述,直播间的蓝星网友们也不由得点头。
从这些布置来看,这个李奇微是个大敌啊,比那个沃克强多了。
针对志愿军的穿插战术,让部队两两并拢。
针对志愿军的进攻,利用装甲优势试探极限。
光是这些就已经很麻烦了。
更不用说一旦美联邦想出办法后,志愿军的处境恐怕会陷入劣势。
这时。
指挥车的电台内,传来命令:
“准备撤退,侦察兵发现了敌军的活动迹象。”
“距离约20公里。”
指挥车的美联邦军官回复电台:
“收到。”
随后下达命令:
“立即撤退!按计划路线后撤30公里!”
“通知空军准备掩护!”
语气轻松,全然没有之前在汉城时的愁容。
很快。
坦克引擎轰鸣,装甲分队迅速调转方向,曹泽这边坐在指挥车的边上,目光看向后视镜处,直播间这后方的情况。
透过后视镜,能隐约看到山林间飞起的鸟群。
不多时。
轰炸机也从天空中掠过,飞向了后方,实施轰炸任务。
几天后。
或许是美联邦这边的动作太过频繁,很快就被志愿军那边发现了意图。
接着志愿军那边的攻势陡然变幻莫测起来,有的防线处从7天攻势,变成了3日突击,打完就撤。
有的改挖工事,隐藏起来,让一些没有注意的美联邦小分队吃了大亏。
志愿军的陡然变换,也让美联邦之前分析的数据失效许多。
蓝星玩家们看得惊叹不已。
谁能想到志愿军仅凭借美联邦几天内的攻势,就发现了美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