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年轻的心啊 (第1/3页)
在港城的事还没处理清楚以前,李学武当然不准备重新启用闻三儿。
养伤总需要一些时间,大胸弟本就不是拖沓之人,既然没有发出求援信号,姬卫东和娄晓娥也没有信息报告,就说明港城的事还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要说港城出了那么大的事,跟闻三儿一定脱不开关系,但李学武追究他了吗?
没有,李学武从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没想着要处理闻三儿。
为什么?
很简单,闻三儿没想反。
有的时候钱比人重要,但绝大多数时候人比钱重要。只要闻三儿没有背叛他的心思,那他就不会对闻三儿动刀子。
即便是因为他的失误造成了张万河等人的死亡,可也不至于让李学武急恼。
出了问题是要处理,李学武也没惯着闻三儿,现在他光棍一条,没有一点权利,不就是一种惩罚嘛。
毕竟叫了好几年的三舅,再说的直白一点,这是大兄弟的亲三舅,要说是发小也勉强,动他会伤了大家的心,也要伤了这份一起干事业的初衷和激情。
至于说为什么又给了他一份希望,让他伤养好了以后去接管东风船务。
这里面也有一些迫不得已,周亚梅终究是女人,能力有限,有些事情不方便。
就比如说对东风船务的直接管理,她总不能亲自上船接触那些事物。
要李学武完全放手,将监督和管理工作交给下面的人还不是正经时候。
闻三儿早有在钢城管事的经验,又是在港城历练过,做这种事很方便。
再一个,营城港区正在建设,三年时间足矣形成航运规模,而内陆河存在东风船务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终究太显眼了。
依着李学武的意思,既然东风船务要参与营城港区的航务业务,那就早点从钢城搬出来,去营城,去津门,倒不显眼。
现阶段东风船务的主要经营范围还是沿海和内陆河航务运输,客运几乎没有,货运是主流,船队清一色是千吨级货船。
如果不是有调查部的影响,船队怕不是要被调查几次了,如此规模在国内的航运行业也算得上首屈一指了。
李学武不敢让回收站发展的太快,却不怕东风船务快速繁殖的主要原因还是调查部,这块牌子在沿海,在航运范围内相当的管用。
尤其是东风船务的有些运输方向是沿海向外,不知不觉中带了点神秘色彩。
营城港区早晚要开发,从今年开始算,预计72年建成运营,正合适搭乘阿美莉卡来华的东风启航,打造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航运港区。
到时候东风船务就有资格依靠营城港区的业务与国际船务公司接触。
现在看东风船务只有几十条千吨货船,好像上不得台面,但船队账面上还有与港城顺丰远洋之间的合作关系,手里有三条万吨级集装箱货船的租赁协议。
要对外发展贸易工作已经成为了今年的工作重点,三年以后呢?
要用人,要会用人。
李学武信得过周亚梅,也信得过闻三儿,两人正合适一内一外。
周亚梅带领回收站团队向内陆发展,直至彻底占据东北主要城市的经销网络。
要经略东北的重要意义是未来与毛子之间的联系,这才是了不得的大生意。
反过来看,整个东北经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可以说比内地要强。
就算经济政策调整,未来东北会成为遗憾之地,可也足够培养出一支大企业团队。
再说了,有红星钢铁集团向东北逆流发展,未来怎么样还说不定呢。
闻三儿既然向往大海,那就安排他向外发展,利用东风船务的优势与港城对接,成为老彪子的助力。
用谁去辅助老彪子李学武都不放心,唯独他舅舅,这一点大胸弟也一定愿意。
未来娄姐的东方系要回来,着陆点不应该是京城,也不应该是津门,反而是要借华润、五丰行的风在营城落地。
现阶段红星钢铁集团联合储蓄银行与东方时代银行已经展开业务合作,在资本运营上有了交叉代持股份的合作项目。
比如东方时代银行在营城港区、联合能源等项目上的投资,比如联合储蓄银行在澳大利亚铁矿项目上的投资等等。
合作已经在某些人默许和注视下开始了,或许只有等到开花结果的那天,或者更为适合的时机才会拿到台面上来展示。
李学武要求回收站体系和东风船务体系低调发展,只等春天的到来。
******
“我这个人的脾气比较各色,相信你也能看得出来,不止一个人这么说我。”
张劲松喝了不少酒,话也多了起来,尤其是口风逐渐松弛,他还在倒酒。
“我爸是有些为我着急的,他不想我重蹈他的覆辙,事业毁于一旦。”
“看得出来,老头儿志向远大。”
李学武见他跟自己发牢骚,好笑地端起酒杯同他碰了一个,道:“第一次见面我就觉得他不见得,不像是闲钓鱼的。”
“也是心里郁闷的厉害,我倒是能理解他。”张劲松微微摇头,干了杯中酒后放下酒杯,瞪着红彤彤的眼睛看着李学武解释道:“他下来的那年我妈走了。”
说到这里像是触动了心事,他从额头上下抹了一把脸,声音有些萧瑟地讲道:“我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就算再努力也达不到他的要求,甚至还犯了错误。”
“哎——都过去了。”李学武拿起酒壶又给他面前的酒盅斟满了,轻声宽慰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哪来的万事如意,一帆风顺。”
“唉——谈何容易。”张劲松或许是真多了,主动端起酒杯与他碰了一个。
“这个案子啊,你还得往宽了看。”
李学武放下酒杯,看着他讲道:“从对你的处理上来看,上面的领导是很理解你,也了解你的本心,否则也不会……”
“我还要自己骗自己?”
不等李学武说完,张劲松洒脱地笑着放下酒杯,道:“我早就去跟领导坦白过了,一五一十都讲了个清清楚楚。”
他看着圆桌上的酒菜讲道:“机关里背后都怎么讲究我,我是很清楚的。”
“沽名钓誉,好大喜功。”
他说到这里颇觉得无趣,又有些自嘲地笑了笑,道:“或许真是这样吧。”
“我就不劝您这个了。”李学武也笑了,抬起手里的酒壶问道:“咱们再来一壶?”
“我随意,舍命陪君子。”
张劲松笑着说道:“一直没有机会跟你说一声谢谢,也一直过不去心里这道坎,我得谢谢你给我这次机会啊。”
“那就最后一壶,你都开始说客气话了,看样子是要醉了。”李学武从餐边桌上又拿了一壶酒给他满上,笑着说道:“其实我早就想请你吃饭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开这个口,怕你心里有别扭。”
“我知道,你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大气,宽容,有事业心。”
张劲松端起酒杯看着他说道:“就冲这份大气,我也得敬你一杯。”
“你看,又客气了不是?”
李学武呵呵笑着端起酒杯陪了他一杯,再拿起筷子尝了一口菜,这才讲道:“红星厂没你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当然了,也不是我随便说说那么简单。
放下筷子,李学武斟酌了语言,看着他讲道:“别人如何评价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把自己放在哪个位置让他们评价。”
“哦?”张劲松放下酒杯,认真地看着他说道:“我一直想听听这个。”
“呵呵,你又怎么想不明白。”李学武轻笑着低了低头,道:“怕是不愿意想,或者头抬得太高了,低不下来?”
就在他问出这一句话的时候,张劲松看向他,他也抬起头看向了张劲松。
两人对视间就有了明悟。
张劲松终究是没有说出李学武想听的话,不过这个时候说与不说都不重要了。
酒残菜冷,再热切的气氛也会有曲终人散的时候。
月满中天,春风冰寒,让送张劲松出门的李学武都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他并没有喝多少酒,其实张劲松也没有完全醉,只能说气氛到了,气氛没了。
两人默默地从餐厅里出来,走到停车场,汽车早就准备妥当。
司机帮他打开了车门子,赵老六站在一边伺候着,等着他上车。
张劲松回头看了看李学武,目光在大红灯笼的映射下多了几分慎重。
而月色下,红灯里的李学武依旧身姿挺括,器宇轩昂,神态自若。
就好像第一次见到他时的那样。
张劲松终究是没有说什么,该说的都已经在酒桌上说过了,这会儿只点了点头,便在司机和赵老六的帮助下上了汽车。
李学武站在原地,目送着汽车开出大门远去,这才微微昂起头,目光深邃。
赵老六只继承了他哥一半的功力,在业务上没有什么突出表现,在做事上也过于谨慎守成,敬畏李学武多过尊重。
李学武并没有搭理他,而是对悄悄走过来的于丽讲道:“今晚辛苦你了。”
“说这个干什么——”
于丽不想听他的感谢,莫名的有些疏远,又好像是对她的惩戒和警告。
李学武扭头看了看她,微微一笑道:“确实是很辛苦的,应该道谢。”
“你再这么说,我可就生气了。”于丽瞪了瞪他,走到他身边帮他整理了大衣,轻声问道:“今晚住在这边?”
“还有点事要办……”李学武抬起手表看了看时间,十点钟左右。
只是这个动作让于丽的神情一僵,而后才微不可见地叹了口气。
李学武就站在她身前,哪里能感受不到,语气也不得不软了几分。
“帮我在招待所安排个房间吧,就不回家折腾了。”他给韩建昆招了招手,示意他将车开过来,这才对于丽讲道:“多说三个小时,快的话半个小时就回来。”
“注意安全,大冬天的。”
于丽很聪敏地没有多问多嘴,帮他整理好大衣便退了一步,等车过来以后才帮他开了车门,送他上车离开。
***
韩建昆的车技还是那么的稳,是李学武所有司机里最靠谱的存在,要不是怕耽误了他的未来,李学武也舍不得放手。
从辽东回来,李学武没带着汽车,自然也不会带着司机,那也太招摇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