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六章 秘密见面 (第1/3页)
添美网、趋势网未来能不能成长为千亿美元级的庞然巨物,这个要看管理团队在未来十数二十年的时间里,能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战略方向,坚韧不拔的走下去。
而全球科技股已经开始强劲恢复,背靠中国这个发展潜力也正逐步被全球认知并重视起来的巨大市场,作为中国电子商务与门户网的龙头企业,兼有即时通讯、跨境电商等概念,甚至都做通了盈利模式,添美网、趋势网这两家企业明年如果能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市值加起来有个八九十、一百亿美元,在萧良看来,要算一个相对合理的估值。
暂时很难更高,低了也是低估。
在全球消费电子及互联网产业陷入滞胀的这两年,中国始终保持超高速增涨,互联网用户今年底即将达到六千万。
哪怕中国互联网渗透率到今年底依旧不足4%,但已经是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国家了;同时国际组织还预测到五年之后,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将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互联网渗透率将突破15%。
而这两年开始被国内一些瞎眼媒体疯狂鼓吹的印度,其互联网渗透率到今年底都未必能有0.7%,还他妈不如将南非、突尼斯等国算在内的非洲地区(0.8%)。
熊志远与盈投控股、泛华商业、华茂投资等星源系机构,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通过注资及转让,总计承接了添美网、趋势网各35%左右的股份。
萧良肯定希望熊志远与盈投控股、泛华商业能保留足够多的股份,继续在添美网、趋势网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发挥引领的作用,但也主张他们适当减持一些股份,套出资本为国内的芯屏等发展计划添砖加瓦。
当然了,熊志远他们也都信奉“不把鸡蛋装一个篮子里”的道理,不可能熬住一点都不减持。
新鸿臣的发展势头现在还是很猛,营收、年净利润增涨率等关键指标还维持30%左右的高位,但在市值突破五百亿港元之后,盈投控股也是就着手寻找新的投资机构接盘,更计划在未来一到两年时间里,进一步将对新鸿臣的持股降低到12%左右,再考虑长期锁仓持有。
当然,新鸿臣这么优质、增涨潜力可期的标的,也有不少投资机构愿意接盘就是了,并不需要在公开市场抛售。
哪怕新鸿臣的市值从五百亿已经进一步涨到八百亿了,也没有谁会认为之前逾五十亿港元的减持先锁定一部分利润,有什么错误的。
在大家眼里,即便强如萧良,在新鸿臣合并时,将名下大部分股份转让给盈投控股旗下的基金接盘,折算价格还不到现价的30%,总不能说是萧良当时的决策是失误吧?
盈投控股在接下来一到两年时间里,还计划减持所持有的一半鸿盈科技、宿山云能源的股份。
这些套现出来的资金,包括将来对添美网、趋势网的减持套现,都将源源不断注入现代财团的交叉持股计划以及迹美电子、星视恩益新一轮融资中去。
迹美电子、星视恩益的新一轮融资中,盈投控股与熊志远、泛华集团等将共同承担50亿的直接出资。
如此庞大的出资,也不需要签署协议之初就掏出来,只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照约定分批投入就行。
在这个过程中,要是哪方资金出了问题,同样可以由其他各方分摊;总之要尽最大可能,保证三年一轮的芯屏项目建设进程不中断。
芯屏发展计划的落实,自然是交给苏安建、许建强、熊志远他们去一步步推进、落地。
萧良他又不掏钱,偷懒不出面参与各种层次的谈判、交涉,也是天经地义。
在郑家的强力支持下,新宏亚科技十月中下旬相继召开壳公司的股东大会表决、通过香港证券监管部门批准,完成了借壳上市及增发融资等进程。
因为确实绝大部分投资机构并不看好新宏亚科技参与薄膜液晶、晶圆制造的布局,完成借壳上市之后正式以宏亚科技的名义恢复交易,市场反应很平淡。
不过,宏亚科技好歹也是摇身变成市值逾七十亿的香港上市企业了,只能说是刘柏与韩振亚、韩振国兄弟勉强能接受的结果。
随后各方也正式在秣陵签署迹美电子、星视恩益新一轮的注资协议,采用恩益电气的技术,约定年后就在东洲、秣陵启动第五代薄膜液晶面板及八英寸110nm制造晶圆项目的建设。
作为新一轮出资规模最大的股权方,新宏亚将在约定的期限内,对迹美电子分批注资一亿五千美元,持股比例提高到10%;星视电讯、智埔投资各注资五千万美元,将持股缩减到7.5%。
星视系整体将保持对迹美电子25%的股权比例不变。
新宏亚将对星视恩益注资一亿美元,光耀资本对星视恩益注资五千万美元(四亿人民币),星视电讯、智埔投资分别注资一亿美元,星视系总持股比例减至51%。
由于星视电讯不再掌握直接的控股权,星视恩益也不再是星视电讯的控股子公司,将更名星益国际,由全新的董事会及管理团队,共同决策星益国际日常经营及未来的发展。
迹美电子、星益国际进行新一轮的注资,启动总投资近两百五十亿的液晶、集成电路项目建设,这在当下放诸全国依旧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超级工程,省里及秣陵市、东洲市当然也是予以高度、高规格的重视。
省委书记刘格专程邀请副总理杨归清、国家信息产业部党组书记杨慎等高层领导莅临签约仪式,参加秣陵市新一届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论坛。
国家电子工业集团这次也在董事长、党组书记何正鹏的率领下,组团来到秣陵,参加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论坛,与江省同行进行交流探讨。
电子工业集团今年才正式组建,合并了信息产业部直属四十六家科研院所及二十六家部属电子企业组成的,合并总营收突破千亿,员工总规模接近十万,科研人员占比超过一半,可以说是中国电子工业发展迄今的集大成者,也是国内目前规模最为庞大的电子信息类科研及制造实体。
唯一可惜的,江省这几年电子信息产业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将今年组建后原本熠熠生辉的电子工业集团衬托得黯然无光。
电子工业集团下属也有芯屏企业,却在制造工艺上,已经比迹美电子、星益国际落后了一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