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章 初代基因引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9章 初代基因引擎 (第3/3页)

初始值是不同的,所以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不用担心外貌一样,能保持一致的只有生命特征,比如都会多出一对关联反重力因子的羽翼,无视宇宙辐射的躯体,动态调节的肺部功能等等。”

    江帆从一开始就在思考,等到希灵说完后,才问道,

    “载入基因引擎之后,是否所有的身体物质形成的指导过程均由引擎系统代替?”

    “关于这部分必须的、默认的运行结构占据总运行结构的比重为多少?”

    “假设主体在极端情况下突破了这个阈值,引擎过热有没有保护程序?”

    生命的形成是原生基因的指导下进行的,

    基因引擎只是替换了指导过程和内容,并不是抛弃了基因形成生命体的运行逻辑,

    可以理解为原生的基因是一套基础算法,目的是指导受精卵发育成人,并实现生命的各项特性。

    基因引擎同样延续这一理念,只是主观编造了一套更先进的算法,目的仍然是指导微观物质如何组成宏观物质!

    而这样的过程不能占据主意识部分,就像电脑的基本系统不能让使用者费劲那样,

    比如码字,如果要求码字者不仅仅要输入拼音,还要输入将拼音转化为文字的程序代码,那就非常扯淡了。

    类似于必要的系统组件,不能占据使用者的精力,使用者无需关注这些,只需要在系统组件的基础实现更多的组合可能性即可。

    而这样就必然存在一个可使用的算力范围,如果把一台笔记本拉过去计算圆周率几亿位后的数字,那绝对超过其运算范围,电脑会卡死,系统组件也会陷入无法运行的地步,

    这样的情况要是放在人体身上,生命可没有什么指针熔断程序,进而重启的说法,

    电脑少一点资料信息、损失一点性能散热,没啥大问题,

    可人不行,但凡少一点记忆、或者少一点维持生命活动的潜意识,那都是天差地别的差距!

    这也从侧面证明一个道理,组成宏观物体的微观成分越复杂、步骤越繁琐,就越是容错率低!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