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平乱 (第3/3页)
大盐商的业务。
每年光运费就能收入四十多万两,不过丁九他们肯定不会满足于运费,私下也在偷偷往汉口运输私盐。
这个私盐是包大为和杨小栓负责的兴隆号的盐,二人在老丁的帮助下不仅在盐政衙门拿到了几千引的官方许可盐,也私下组织人手在东台与灶户直接购买“藏盐”。
东台官方那边因赵安和老丁原因,对兴隆号的非法购盐活动视而不见,使得兴隆号每个月都能从东台偷偷运出数万斤食盐。
包大为和杨小栓二人对业务也越发熟练起来,丁九打算在汉口设立一个兴隆分铺,把私盐业务做大。
赵安对此肯定是支持的,因为汉口不仅是淮盐销往两湖地区的转运中心,也是白莲教起事后的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
届时清朝举全国之力动员的军队、物资都会先集中在汉口,各地争发“国难财”的商人们也会云集此地,若能在汉口事先布局就能从中分得一块大蛋糕,同时也能在汉口建立一个情报网络。
想了想,让叶志贵给帮里传信,让丁九将资源重点向湖北这条线倾斜,就是调派帮里的精兵强将前往汉口同当地的漕帮“打成一片”,再利用当地漕帮于汉口站稳脚根。
漕帮弟子是一家不假,但利益这个东西从来不会因为一家人就没有矛盾,所以赵安让丁九可以给出利润的三成用于拉拢收买当地漕帮这个地头蛇。
另外写信给包大为让他和丁九对接此事,又叫杨小栓接信之后赶来安徽与他见面。
之前赵安派百里云龙去与凤阳当地的盐匪联络,不知什么原因百里云龙一直没有音讯过来,可能是被扣押,也可能是被杀害。
究竟什么原因,赵安目前不清楚,但并未放弃对盐匪的招安计划,打算再派杨小栓同这帮盐匪接触。
给出最实在的利益——盐。
盐匪过去贩的私盐不是他们自个从产盐地贩过来的,而是经过几道贩子后到他们手中的,现在则由杨小栓出面与他们商谈合作,给盐匪们第一手盐,如此不仅能让盐匪成为赵安食盐集团的经销团队,也能通过食盐来源掐住这帮盐匪的脖子,确保这帮盐匪不会生出变故。
之前在扬州给漕帮盖的房子,漕帮子弟上学读书情况,赵安也细微入致的一一询问,得到的结果都还满意,分舵基本都是按他走之前的部署在落实。
“回去之后告诉丁九,对张安乐要把他供着,只要他不多事,帮里对他的要求尽量满足.”
又谈了片刻,赵安让叶志贵他们去吃饭,又特意去看望带兵押粮过来的把总侯封。
见已经是三品官的赵安亲自来探望他们,侯把总连同手下的押粮官兵自是无比激动,其中不少人都是跟赵安去过淮安的,眼神中的亲切表露无遗。
让这些绿营大头兵难以置信的是,大半年过去赵大人竟然还能准确叫他们当中一些人的名字,而且还让人给他们一人准备了三两红包,说是代表安徽藩司感谢弟兄们的支持。
“让大人破费了!”
侯把总拿到的红包不多,就五十两,但这是贵为暂署藩台的赵安亲自塞在其手中的,由不得侯把总不激动。
“你们能来,我很高兴,虽然我如今在安徽为官,但我始终不曾忘记诸位与我在运河畔的朝夕相处,不曾忘记诸位对赵某的情义。”
说到这里,赵安不无遗憾表示因为安徽全省受灾严重,所以他现在没法给扬州来的绿营弟兄们接风洗尘,只能让人略备薄酒以表心意。
“大人这话说的,您能来看我们,卑职和弟兄们就已感激不尽,哪还.”
侯把总激动搓手正说着,却有快马驶来,继而一封文书送到了赵大人手中。
赵安拆开一看,不禁变色,脸上如乌云盖顶般。
侯把总见状小心翼翼问道:“大人,出了什么事?”
“白莲教造反了,正在围攻宿州。”
赵安将文书交给边上的随员,看了眼侯封,颇是愧疚道:“本想与你们呆上一会,现在却不得不去宿州解围,否则宿州失陷,我这个暂署藩台便难辞其咎,朝廷多半要摘我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