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8章 惊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78章 惊变 (第1/3页)

    宿州城外已被分为东、南、西、北四座救济营,每营都搭有各种棚子供灾民栖身,官吏们统计目前仍滞留在宿州城外的灾民约有十一万多人,较高峰期时的二十几万人少了一半,除死于白莲教乱的两万余人,其余离开的灾民大多是往凤阳、泗州、淮北以及徐州等地逃荒去了。

    老天爷可能也觉近一年来对安徽百姓太过残忍,因而今天早上天空突然阴沉一片,继而竟下了一阵小雨。

    虽然雨水尚不足以让一片干枯的淮北大地立即焕发生机,却让所有人都为之激动,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推算更大的雨水即将到来。

    有水,才有生命。

    各处救济营都有相关人员专门负责,他们按暂署藩台赵大人的意思于各营鸣锣通知,说大量救灾粮食正从泗州源源不断向宿州运来,要灾民们把心放进肚子里,朝廷和赵大人绝不会放弃他们,也绝不会再饿死一个灾民。

    当一头头杀死的骡子送进救灾营后,当一口口散发肉香的大锅沸腾后,当听说赵大人将自己的座骑也杀了供灾民裹腹后,所有的怀疑都消失了。

    营里响起消失已久的笑声,孩童们也难得的在营中结伴玩耍起来,父母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会被人拐去吃了,更不用担心会有人拿着几根红薯要他们的妻子、女儿去做那事。

    看守营地的官兵也没了从前的凶狠,欺男霸女的事再也没有发生,尤其那些操着扬州口音的官兵不仅帮灾民们搭棚子,还帮灾民们从很远的地方运水来。

    一切都向着美好的方向前进,逝去的人不会复生,灾民们只能将对亲人的思念深深埋在心头,盘算着等这场大旱结束如何重建家园。

    南大营里,几百名捻子俘虏被组织在一起挖坑,坑是用来供灾民排泄用的,说是什么公共厕所。

    上面赵大人吩咐的,还规定男女方便要分开,这样不仅能让营地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还能照顾到女性灾民。

    每个坑挖好后都会盖上木棚,里面放一个装满石灰的大桶,叫灾民们方便后往坑里撒一把石灰,这样不容易滋生蛆虫。

    看押这些捻子俘虏的是叶志贵带领的200名漕帮弟子,这会已经换上早前穿的运丁服。

    昨天赵安曾把叶志贵等主事者召到城里,让他们询问各自带来的手下弟兄愿不愿意在安徽长期“吃皇粮”。

    若是愿意,赵安便想办法将这些漕帮弟兄编入淮北绿营及各州团练,家眷们也将从扬州接到安徽。

    之所以要自愿,是因为扬州那边的经济要比安徽好的多,生活条件各方面也都不是安徽能比的,赵安不能因为自己的需要就强迫漕帮弟子在安徽定居。

    且留在安徽的漕帮弟兄将来肯定是要打仗要卖命的,如此,赵安就更不能勉强人家留下。

    跟叶志贵等人说的很明白,愿意留下的两年之内肯定给解决“编制”,就是至少给哨官待遇。至于这些弟兄将来能走到哪步,就要看他们个人能力和表现了。

    不愿意留下的他赵少君也不“歧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