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52.柿饼闲谈【二合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52.柿饼闲谈【二合一】 (第3/3页)

年龄小,可日常也帮阿母做事的,我愿意尝试!”

    “这柿饼做好了,可以卖给贵人吗?”

    秦时笑意柔软,眸光却湛亮:“好大胆爽快的女郎!你叫什么名字?”

    女童脆脆道:“我叫丑儿!”

    秦时点头:“好,丑儿!九月末我会遣人来频阳收购柿饼,若你有做出的,尽管前去!”

    “赤女,记下此事,记住丑儿的户籍和名字。”

    “诺。”

    名叫丑儿的姑娘果然开心起来,不顾身侧母亲的担忧,她大胆道:“贵人来收,会给几枚半两?”

    秦时说道:“若你果然能制成那样甘甜且耐储存的柿饼,一斗,我出80枚。”

    80枚?!

    此话一出,众皆哗然。

    但秦时却觉得正常,一斗鲜柿卖到咸阳城都能卖出8枚秦半两,要四五斗鲜柿试才能出一斗柿饼,这个价格只能说是公道,并称不上昂贵。

    更何况,百姓还要十税一。

    最重要也最无奈的是,软柿,其实也不适合做柿饼。

    软柿做的柿饼略粘软,制作过程和储存中都更容易坏,且对成熟度也有要求。

    如今她仔细斟酌过后,便能确定要教给大家做柿饼的这些柿子,就不能选择成熟度过高的。

    否则损耗太多,这80枚反而挣不了多少。

    可她作为贵人,一旦定价过高,柿饼恐怕便只能作为内供之物,难以流通。

    而自来,越是难以流通的东西掌握在普通人手里,就越容易被剥削。

    频阳有燕家在,剥削倒不至于,只是给他们一份更多的保障。

    待来日,这份平民之法传到更多的地方,哪怕不能给家中增添钱财,也多少能让普通百姓尝到甜蜜滋味。

    她是各方综合权衡给出这样的价格,但下方已然沸腾起来。

    丑儿更是大胆道:“贵人,现在就要做吗?我家中也有柿树,可要丑儿先摘一筐来?”

    真是个伶俐姑娘啊!

    秦时问她:“如今柿果可都成熟了?”

    丑儿摇头:“我家中的还未熟,如今青青涩涩挂在枝头,还要半月有余才能慢慢转黄。”

    “但是!附近山坳中有一棵,树顶已有几颗泛黄的了!”

    “丑儿!”她身侧的妇人大吃一惊:“山林怎可随意去……”

    她紧张的看着高阶之上的秦时:那是大王的山地啊。

    虽山坡较小,没有虎狼野兽,他们偶尔也偷偷捡拾一些柴禾回家……可怎能当着贵人的面如此说呢?

    秦时却假装听不见。

    连山林都属国有资源,百姓拾柴认真追究起来都属犯法——这种规则对她来说实在荒唐。

    可就是这样荒唐的规则,一直持续到汉文帝时期,刘恒【驰山泽之禁】,这才使得百姓们的生活渐渐有了休养生息的余地。

    而如今,秦国虽然还未开放。但秦时却已经默默构思着开放。

    只孩童在山坳里多看两眼柿树,对她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因而她只点头:“那好,你来领路,我即刻派人前去采摘不同熟度的柿果,而后会将制作方法书写,由侍从前去教你们……”

    “丑儿,你可要用心学。”

    做柿饼严格来说并没有什么难以把控的诀窍,因此秦时也不必亲力亲为——

    老实说她亲自实践教导的成果,可能还不如她口述,对方来做。

    此刻,她拿出构皮纸上早已准备好的制作方法,写的是篆字,用的却是大白话——

    【选果】【削皮】【悬挂】【晾晒】【揉捻】……

    其中既不费柴禾,也不费石灰盐糖,只需要百姓耐心些,出些巧工。

    如此无有成本的制作之法,才是最适合他们去实践、试错、探索的方向。

    而随着柿饼对于硬柿的需求,说不定几十年后,已经有人能成功培育出硬柿了。

    “赤女。”

    秦时交代道:“今日午后,便由你来负责指点大家。”

    第一秘书,可不仅仅是第一生活秘书,自然还有职场上的转变与需求。

    赤女深深下拜:“奴婢,定不负秦君所托。”

    来啦!二合一篇章,因为中间有一段解说不好分章,就一起了,但凡二合一,字数跟两章都是一样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