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14.路间见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14.路间见闻 (第2/3页)

    这独轮车抬了满满一车黄泥,这妇人竟也能推动!

    而且……

    “只少了一个轮子,怎么看起来竟这样便捷?”

    他们这路非官道驰道,只是乡野小路!双轮车行走没有车辙的话,定然是磨损严重,且吃力十分难用。

    可这独轮车,却真真是妙想了!

    只是这个深秋时节,他们挖这许多黄泥,莫非是想将屋子糊得更不透风些吗?

    众人不由自主地簇拥着老师向前行去,那妇人察觉有人跟着,回头见是一群穿着细布衣裳的人,便知对方身份尊贵,却又不是官。

    于是只微微侧身,往这乡野小路的边缘走。

    年迈的老者缓缓抬手,止住了弟子们的脚步,此刻向前招呼:

    “这位老妇,我等是前来求学的,看此地人人都在挖黄泥,不知却是为何?”

    那妇人听着他这有些拗口的言语,此刻只喘口气:“咱们王后叫人来推广这煤饼,有钱的便直接买蜂窝煤。”

    “像我家这样穷苦的,可直接买煤粉自己和。”

    “若是连煤粉也买不起,五车黄泥可以换一车煤粉。我家中已换得三车了,足够了。”

    众人又是一愣。

    什么煤粉?怎么还能用黄泥来换?

    老人家听不懂,于是大大方方:“这煤粉又是要做何?不知老妇家中方便否?我想带弟子们讨杯水喝。”

    这乌泱泱有十几人,那叫春的妇人犹豫一瞬,到底还是答应了。

    “只你们要先去验过符传才行。”

    出行外地,又到陌生的乡里,不在驿亭处验过符传,是会容易被抓走的。

    那老人家笑道:“自然。”

    却听妇人又得意起来:“我家中子女力气甚大,蜂窝煤也有。你们赶得巧,如今倒还有热水喝,免得万一生了虫子,再得出病来。”

    言语间显然对此十分自豪。

    当然了,热水也是需要煤来烧的。

    这妇人如此大方,也是因为已经有两名壮年男人,过来帮忙接手她的推车了。

    这处黄泥地既然能容得众人随便采挖,自然也是离村中颇远的。

    那妇人带着众人又行走了二三里地,恰巧经过一处驿亭,这边等着人验完符传,那边就又有两名男人替她推着那独轮车向前行走。

    一边还讨论着前推还是后拉,以及在这乡间小道上独轮车的妙用。

    这来回数里地,假如没有这车子,妇人便是担黄泥,一日走来回都不知要多少趟,且还担不回多少。

    “想出此法的,定然出身贫家,做过苦工,这才懂得爱惜人力!”

    他们大声讨论。

    那妇人却茫然说道:

    “怎么,你们那处没有去驿亭处听课领粟米吗?独轮车也是王后想出来的。”

    众皆大惊。

    怎么,怎么……他们听闻王后是了不得的贵人出身啊?

    “你不懂。”妇人却神秘道。

    “我家中有亲在咸阳处服役,如今回来,听说王后乃是昆仑仙使。”

    她又开心起来:“若非如此,怎会如此记挂着我们呢?待新年,还得与众位神仙多多上些香才是。”

    众人好生茫然。

    那他们还听说,这位王后出身巨贵,听说巴氏家族献得琉璃宝树一尊,王后虽不言语,侍女却说这只配拿去甘泉宫镶窗……

    这独轮车,黄泥,还有什么煤粉,与琉璃宝树相差也太大了吧?

    又行得一里地,总算是来到了这妇人家中。

    院外有稀疏的篱笆,墙内种着些小菜,有年轻汉子正在用力翻拌着地上那一堆黄黄黑黑的东西。

    那妇人见状,还未来得及打招呼,便又急急忙上前:

    “哎,你没去驿亭听过课就是不成!那贵人千万交代了,黄泥切切不可贪多,否则这煤粉烧不起来,烟又大,还不能用,便像是把钱扔了!”

    说话间又寻了簸箕,狠狠往里头加了两簸箕煤粉才算。

    而后这才反应过来,指了指院外的一行人:“他们在路上帮我推车,验符传说是读书人。如今要来家中讨杯热水喝。”

    那汉子的笑意便热诚起来。

    “我今晨才服役回来,春心疼我,不叫我去推这车子……多谢各位贵人。”

    “喝热水是吗?”

    他热切招呼众人前去那简陋的厅房。

    门一推开,一股不甚明显的暖意便传了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