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20.遁去的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20.遁去的一 (第2/3页)

着自己从各处东拼西凑摘录下来的【修仙】之法。

    除了那些太不靠谱的炼丹术没记载之外,但想起其中包括的化学知识,又选择性的摘录了一些。

    真难啊。

    想给农民推广农作物,结果没有玉米、红薯、土豆,也没有棉花。

    想发展一点科学,现在最基础耐用的蒸馏器具都难凑。

    军备上倒是有所突破,但百姓们日子过得依旧不好——疆域版图扩大,但无人治理,也无人耕作,那又有何用处呢?

    到时敌人采取敌疲我扰,敌进我退的方式,他们反而陷入被动了。

    而就在这重重忧虑之中,方士们应召,来到了兰池宫。

    青阳子晃了晃拂尘,一双老迈却清澈的眼睛向着四面八方看去。

    只见这湖水浩渺,烟波与枯荷交映。中心处蓬莱岛上,一尊石雕巨鲸如猛兽镇压,兰池宫宫门大开,有浩荡气韵裹挟而来。

    他因而笑着,仙风道骨的架势重现:“我大秦尚水德,王后居兰池,能辅大王龙游入海,再合适不过了!”

    传讯的黄门并不识字,只以为此水指的仅仅是兰池,因而忍不住大胆问道:

    “王后不日将迁往甘泉宫,不知可有影响?”

    宫中各处已开始搬迁准备,因而小黄门发问,并不逾矩。

    青阳子微笑起来:“兰池乃芬芳浩渺之水,甘泉乃天降功德雨露。”

    “我大秦水德,如江河不息。”

    他显然比茅生有道行多了,短短几句话,哪怕知道他们没甚本事,可赤女听到回禀,也不由眉间一喜。

    再领他们上殿时,神色虽仍旧平稳,但秦时却能看出来——

    更温和了。

    之前还说晾他们几日更好呢!

    她也不以为意,毕竟中间的老人家瞧起来确实仙风道骨,皮肤莹润,不像是没修行的。

    最起码走出去说是有道行,别人都会相信的。

    再想想茅生……

    之前见的模样已经忘了,只晓得最近所见,不仅面黄肌瘦,皮肤青白,还脸颊凹陷,声音虚弱……

    啊呀。

    秦时忍不住心道:可见好竹也要出歹笋的。

    台下众人的涵养也跟茅生不一样,既然师兄/弟吃了亏,他们如今行礼就很恭谨。

    “方外之人青阳子,率众弟子,拜见王后。”

    “观王后眉宇有浩气荡荡,又历经生死劫,而今福泽绵长。”

    “我大秦有王后,如玄鸟栖梧桐,亦是国祚绵长。”

    青阳子不卑不亢,虽站在阶下,眉宇间依旧从容又温和。

    秦时挑起了眉头。

    她现在明白,为什么人们总是会向往玄学,因为有些话真的让人听之则欢喜,且仿佛又真的看透了她的命运。

    抛开那些赞扬的话语不提,【历经生死劫】这句话,是指她的绝症消弭,还是指自己这不明人士得到秦王承认保住小命呢?

    但没关系。

    她爱听。

    因而也笑道:“青阳子道长的夸赞与祝福,我收下了。只是咸阳宫中的方士茅生,却仿佛并不肖师傅。”

    茅生但凡有这张嘴,以姬衡求仙问道的心,予取予求不肯说,但独守一宫人称道长,却是轻而易举的。

    青阳子却从容微笑:“人吃五谷,秉性天生。茅生修行不够,是我这做师傅的失职,还请王后宽恕。”

    他再次稽首下拜:“而今青阳子率众徒弟先来,亦是有一颗虔诚向道之心。”

    “但虔诚向道之心,如今对秦国无用。”

    秦时看着他们,神色虽温和,讲的话却犀利。

    青阳子并不着急:“我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当真对秦国无用吗?”

    秦时怔住了。

    片刻后,有莫大的荒谬感席卷而来,却又夹杂着些许不能言说的欣喜。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这分明也是黄老学说。

    是了,自古以来,道家都与黄老学说联系紧密。

    黄帝治世,老子论道,方为【黄老学说】,只不过,比起单纯的道家论,黄老学说中又加入了法家学派,虽清静自然无为,却并不是一味放任。

    而这汉初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