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码头招贤 (第3/3页)
白秋沙十分震惊。
他们关中明明是大秦的枢纽地带,可为何自己久居其中,竟感觉咸阳已天翻地覆的变化了?
想到此,对方下定决心,又仔细抬头看了看那土墙上的白纸。
上头只简单书写三个大字——
【招贤令】
他定定看了一会儿后,突然后退一步,而后郑重拱手长揖道:
“敢问二位,这【招贤令】,招得是何等贤才?又是何人来招?”
读书人突然行此大礼,周围过往行人诸多驻足。
士兵们见众人来看,于是越发骄傲。与同袍对视一眼后,抬声说道:
“大王招贤自有考课,咱们这次特意来,自然是为王后招的!”
“王后身负诸多典籍秘法,正是需要世间贤才来一一为其实践的!”
“来来来!”
他又抖了抖手中的构皮纸,然后从怀中拿出纸包来:
“这可是上等雪花精盐!不苦不涩,无杂无异,只贵族们才能用上的!”
“还有最是补气养血的上等红糖!”
“咱们咸阳宫中郎将,还曾得大王赏赐神兵一把!削铁如泥,至今未遇敌手!”
“这些东西,只要成功被王后招揽,就立刻能得!”
对方越说越起劲,此刻精神尤其昂扬,也越发能吸引人。
那围拢而来的百姓们听到有这等好东西,哪个不是垫脚伸头,努力来看?
倒是白秋沙虽心中震惊,但满脑子都是这纸张和什么典籍秘法……
在这个时代,一道菜谱都是豪强大族们传家之宝,更别提这等轻而易举便拿出来的好物。
他正要问如何招揽,又是何等要求,就听对方已背书一般,将那一问一答全都这样硬邦邦大声背了出来!
无甚文采,可教百姓听着却十分易懂,再不是那些文绉绉且曲折鳌牙的话了,便是三岁小儿都能听明白了。
这会儿围拢的人群越来越多,白秋沙心中震撼,又有些瞧不上这等没有丝毫文采可言的大白话。
却见有一穷苦妇人突然把自己卖鱼的箩筐放在一旁,又在破麻布上小心擦了腥气难掩的手,然后迟疑问道:
“我女儿眼神好,能看很远……这个也成么?”
这听起来有点不讲道理,但长史大人可是千万交代了:
不知有没有用,就先带到粟粟庄来!
便是不成,他们也不会受罚。
但若因此错失人才少了奖赏,岂不是亏大了?
因而有人来问,对方毫不犹豫立刻回答:
“能成!”
但其实也不是很有底气,于是又补上一句:“便是不成,叫你女儿耽误些许功夫领一碗粟回来,也不吃亏的。”
是啊!
若是不成,还能领一碗粟!
白秋沙还在旁边各有衡量,但对于穷苦百姓来说,这一碗粟的魅力足盖过前头千条万条!
他们纷纷涌上前去:
“我!我会砍柴!特别会!”
“我会做木头活儿……”
“我、我家有墨斗!祖上竟然师承过墨家的!”
“我、我会织麻,织得又快又好……”
男男女女挤成一团,两名士兵在顾不上展示,这会儿只掏出炭笔来,转而在构皮纸的背面一一询问基本情况,再做上登记。
这炭笔看着也很是便捷不俗!
而且以他们常年控毛笔的力道,压根不会轻易将笔尖折断!
但在看那些登记的字——此时普遍传开的是隶书,但尽管如此,对方也写的结构难言,一塌糊涂,甚至还有许多错字……
白秋沙静静看了一会儿,突然将对方一推:
“你别糟蹋这等上好纸笔了,我来!”
士兵先是茫然,随后大喜:“还有这等好事?!”
天知道,写字比叫他们训练难多了!
而对方捏起那轻飘飘的炭笔,下意识想沾一沾墨,却又悬在半空。
而后小心在纸上轻轻书写下来,不过一个字写完,便已经拿捏好字迹适中的力度。
再看一看不会滴墨又能随时取用的笔来——
“好!”
他振奋抬起头来:“若是投于王后麾下,果真能有纸笔可领么?”
来啦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