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57章 大国重器,十年之功!叶秋萍:老板,这茶里没毒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57章 大国重器,十年之功!叶秋萍:老板,这茶里没毒吧? (第2/3页)



    前面这些事他尚且能理解,可后续发生的一切,就彻底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从光源系统、收集镜、照明系统、投影物镜系统、掩膜台,到皮米级别的抛光、镀膜工艺,再到烛龙 G1051这款世界顶级机床的问世……

    这就相当于,一个人说要研发汽车,结果却造出了太空汽车般离谱。

    烛龙 G1051的重要价值,丝毫不亚于一台国产EUV光刻机。

    沪城竟然错过了星源科技?

    这怎么能行!

    所以周睿轩此行,一来是为了执行上级下发的任务,二来也是想亡羊补牢。

    他笑吟吟地说道:“我认为,对于星源科技这样的优秀科技企业,在税率、土地和人才引进政策上,还得继续优化才行啊。”

    “老板,回头我再单独上门拜访,和梁劲松先生好好沟通。”

    一旁的秘书立刻附和道。

    陈延森看着两人一唱一和,倒也没有点破。

    这世界的运行规则本就如此:强者恒强。

    只有拿出真正的硬实力,才能赢得更多的尊重和优待。

    双方刚寒暄结束,东部大区的代表江方运身着迷彩作战服,领着两名荷枪实弹的下属,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

    在他身旁,还有两名穿着便服的中年人,从气质上看,并不像军伍之人。

    “周先生,陈先生!我是东部大区的江方运,身边这两位是军械研究所的工作人员。”

    江方运停下脚步,先打了声招呼,接着自我介绍道。

    “江先生,你好!”陈延森回道。

    周睿轩随即开口,对陈延森说道:“陈先生,麻烦找一间会议室,我们坐下来慢慢聊。”

    陈延森微微颔首,示意梁劲松在前领路,一行人向着研发中心的会议厅走去。

    与此同时。

    燕京最中心的一座临湖宅院内。

    李青松将一份烛龙 G1051性能数据报告,轻轻推至对面。

    坐在对面的人,只穿了件白衬衫,看上去约莫五十岁上下。

    可若是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他的发根已白了一半,实际年龄最少也有六十岁了。

    韩锦恒拿起报告,翻开了第一页。

    上面是一组密密麻麻的参数对比图!

    左边是德国Schmoll五轴机床的技术参数,右边则标注着“烛龙 G1051实验数据”。

    国外设备在零下15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加工精度会下降0.008毫米,而烛龙 G1051在零下30到零下50摄氏度的区间内,精度误差始终控制在0.001毫米以内。

    更关键的是,它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是国外同类型设备的3倍以上。

    “军研所目前有三个急需突破的技术瓶颈,分别是潜艇螺旋桨的降噪加工、新型战机起落架的高强度锻造,还有装甲车辆发动机缸体的精密镗孔。

    此前我们用的机床,工艺和精度根本就达不到生产要求。”

    李青松不紧不慢地解释道。

    他顿了顿又说:“工程协会的王院士断言,烛龙 G1051的出现,将推动船舶、核电产业向前再走五年;制造业的加工精度和效率,可提前5到8年,追平世界一流水平。”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有这么大吗?”

    韩锦恒紧紧盯着文件上的数字,眼底闪过一抹震惊之色。

    “大抵是有的。”李青松苦笑着应了一声。

    毕竟钱老曾经说过,人再笨,还能学不会微积分吗?

    韩锦恒眉心微皱,暗自纳闷:“以陈延森在智力、记忆力和科研领域的表现,高考不至于才534分吧?”

    难道是故意为之?

    “徽安2010年的二本分数线是多少?”

    韩锦恒对着空气问了一句。

    大约过了十几秒,角落里的秘书轻声回答道:“姜老,是534分。”

    “您的意思是,这小子在控分?可虚城到底有什么?让他放着清北、华科不选,非得跑去一座五线城市?”

    李青松想不明白。

    韩锦恒同样想不通,但他并不在意,只要陈延森这个人于国于民有利即可。

    沉吟半晌后,他又问道:“陈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