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闲来无事,出国打猎 (第2/3页)
了。我一开始并没有立刻去阿拉木图,先是跟着那两个人去他亲戚家里的。
当时我还是有些钱,带过去的物资,算是积累了第一桶金,然后就慢慢做了起来。其实啊,最主要的还是我有一些权利,在搞清楚那边缺什么之后,从这边买到,带过去,通过这些物资换来我需要的东西,同时也打通了人脉。”
说起来挺简单的,但李龙也是做生意的,知道从无到有开辟出路子来,而且还是跨国贸易,就算有一些特权,那也是异常困难的。
“不管怎么说,总算是做起来了,还在那边娶了老婆,”刘山民不想提那些艰苦困难的过往,笑着说道,“她是国立大学,才毕业三年,比我小不少,我算是赚到了。”
刘山民三十多岁了,娶了个二十多岁的大学毕业生,自然是赚了。
“不过我一直在说她呢,不能跟她的那些样一样,一结婚就使劲吃,那会胖的。”刘山民竟然也会在意这个,让李龙有些意外。
到精河住下之后,李龙发现这里的县城比玛县略微小一些,这时候还没发展起来,但已经开始大规模种植枸杞了,县里不少地方都有关于枸杞的标语。
“这里的枸杞不错,你回的时候可以买一些带回去。”下车的时候刘山民说,“可惜哈国那边吃这个的不多,不然的话我怎么说也得买一些回去。”
枸杞作为药材,至少这个时候还是比较贵一些的。玛县种的也有,但数量比较少。
住宿的地方是国营招待所,这时候的招待所和办公区大差不差,和玛县都一样。
白灰刷墙,绿油漆在一米多高的地方往下刷,实木,黄色的家具,加上铁架子钢管床。
精河这边的温度比玛县略凉一点儿,招待所里已经开始烧锅炉了,有暖气,温度还行。
中午是在金三角,奎屯兵站附近吃的饭,那里的个体饭馆已经开始有规模。晚上刘山民请客,就在JH县里吃。
第二天吃过早饭,卡车加了油之后,继续前行,一路过四台、五台,到赛里木湖,赶在下午的时候过果子沟。
这个四台、五台其实就是指的山,赛里木湖叫三台海子,说的就是它在三台附近。
应该是从某一个地标(果子沟)开始,有高台样子的山,从一台到五台。
只不过乌伊公路经过的地方,只有四台、五台和三台海子。
赛里木湖这时候相对比较荒凉,湖面有些地方已经结冰了,也没天鹅在这里停留,风景差远了。
“夏天过来的时候,湖边都是花,水很蓝,很漂亮。”刘山民说道,“现在看就很普通。我就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这么大的湖里,就没鱼呢。”
“你在那边能不能吃上鱼?”李龙问道。
“能吃上,有海鱼。”刘山民这时候就比较注意了,从赛里木湖过去到果子沟,接下来的路就非常难走了。
温度已经降低,等进了果子沟,温度就到了零下,冷了起来。
一路很颠簸,好在卡车司机来回跑了许多趟,经验丰富,知道哪里危险要慢点儿,哪里可能有落石要停下来看看。
不然他们也不可能下午进山,一般情况下,司机要是没把握的话,会等到第二天早上和其他车一起过。
曾经有一段时间,晚上这里是不允许过车的。
果子沟里,山上已经下雪了,这时候反倒安全一些,至少不会有泥石流。一路上也有车子同向或者对向过来,李龙还看到山坡下面,有车子滚落下去的残骸。
有惊无险的出了果子沟,太阳已经落下去,天擦黑了。
“往前六十公里就是霍尔果斯,今天我们在霍尔果斯那里过夜。”一过果子沟,刘山民就变得开朗得多,“我给你说的那两个哈萨克就在那里住,今天咱们住那里。”
李龙心说,这肯定是因为要到他的地盘了,自由度高一些,所以才会想着开心。
霍尔果斯现在还是个小村庄,口岸虽然开的挺早,但实际上现在并没有因为口岸而繁荣起来。
还得好些年才行。
刘山民的那两个保镖一个叫别克,一个叫木拉提——别克这个名字,哈萨克人里用的比较多,重名是很正常的。
他们住的地方距离国门不算远,附近就是边防连。虽然天黑了,但李龙还能看到国门那里,这时候国门建的不像后世那么气派,有个建筑就行。
三道卡子,边防官兵,武警派出所和海关的一起守着。
中间就是霍尔果斯河,两国交界的地方。
别克和木拉提很好奇的打量着李龙。
李龙这时候快一米九的身高,对这两个个头不算矮的哈族人还是挺有压迫感的。
让他们有些意外的是李龙懂一些哈语,能和他们交流几句,这就让他们挺惊喜的。
李龙说出来自己有一群哈族朋友,经常在山里一起打猎,让别克和木拉提还挺向往的。
晚上吃的是马肉纳仁,这边有吃马肉的传统,用别克的话说,马肉是热的,这冷天吃起来比较好。
马肉马肠子切成片,面条煮好后,把肉铺在上面,再切一些皮芽子摆在一边备用。面条是用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