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尽兴回国,车是必须要开的 (第2/3页)
来。
李龙这边自然没意见。
一趟赚三千美元,多划算!
刘山民也够朋友,走的时候从阿拉木图带了不少的特产,什么巧克力、苏联糖果、大列巴、俄罗斯套娃、羊绒披肩等等,各色整了不少。
不光有他的,还有刘高楼的,让刘高楼自己寄回老家去。
反正他一时半会儿回不去。
其实回来的时候还带着一台卡车,卡车里装满了各种机械零件,不过过了海关就有人接手,刘山民搞得很神秘,李龙他们自然没参与。
总的来说,刘山民很开心,给钱给的痛快,而且给李龙明说,就他开的这台车让李龙自己开回去,价格嘛,如果算美元就是一千,如果算人民币就是五千块钱。
这台车是莫斯科人轿车,比他送给李龙那台看着略差一点儿,但也算准新车了,别说五千,拿回去五万都有人要的。
李龙不知道是不是真是自己的运气影响到了刘山民,既然他敢送,自己肯定也敢要。
主要是这车手续也是全的,他自然不怕。
三台车还有一台是刘高楼的,也是手续齐全,在这边就可以转手续加牌照。刘高楼私下里给李龙说,他这个叔对李龙比对他这个侄子还要好!
刘山民自己开一台过来,也是要办事的,他让刘高楼就在这边雇三台卡车跟着李龙一起去石城拉糖,这样跑起来会方便一些。
李龙想着既然来了,空车跑回玛县不如拉一些特产回去,但想来想去,这时候伊犁特产能成车拉的,也就是苹果之类的。
毕竟这时候阿克苏的苹果名声还没起来,伊犁的苹果倒是非常出名的。
拉一车回去放收购站,自家人吃一些,卖一些也好。
反正苹果能放,放到菜窖里到冬天也能吃。
还有海棠果,至于葡萄,玛县那边有,不需要单买了。
另外就是马肉马肠子,快到冬天了,现在伊犁这边的马肉马肠子很出名,都是熏制的,李龙直接从菜市场人家现场的大锅里买的熟食,准备带回去,自家吃一些,送人一些。
刘山民看着李龙在这里采购,笑着说道:
“你啊你啊,其实以你现在的情况,每隔段时间完全可以过来走一走的。你们那边的资源拉过来的时候,顺带着就可以过来嘛。”
李龙便又询问起了哈加盟共和国那边确切的需要什么东西,除了白糖。
“冬天水泥就不需要了,不过生活用品肯定是需要的。各种鞋子,衣服,棉帽子、袜子等等,只要是日常生活用的,基本上都缺。”
刘山民感慨着说:
“这么大一个国家,主要的支撑是重工业。轻工业产品一直都缺,以前呢,能相对公平一些分配还好说。后来你们也清楚了,上面搞得不像话,下面一级一级就乱了。
腐败、贪污、制度僵化,加上大锅饭计划经济,工人农民积极性不高……”
李龙没多说,后世许多报纸上讲的分析,大都是体制问题、西方的分化问题等等,现在听刘山民在这里讲这些切实的东西,才明白,有些东西不是说一下子就能倒掉的。
说不定现在那个老大帝国的底子已经被蛀坏三分之二甚至更多了,只需要外力使劲一推,就倒掉了。
玛县,包括石城,服装鞋帽厂子之类的都是少的甚至没有,普通人家里大多是自己做,有买的,但很少。
所以要想弄到鞋子这些东西,还得找赵辉、黄磊他们。现在已经是八七年,不像改开最开始的时候那么难买。
而且要搞的话,弄一车鞋子过来,可能比衣服更好一些。
当然得防着那种牛皮纸假鞋,坏名声的事情可不能做!
吃了饭,当天在伊宁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一起出发。到霍城清水河的时候,分道扬镳。刘山民带着别克木拉提回霍尔果斯,李龙和刘高楼带着卡车去果子沟回玛县。
三台卡车,其中一台装了苹果,另外一车装了李龙买的杂七杂八的东西。
刘高楼这回没坐卡车,和李龙一样,开着汽车跟着车队。他的车技没李龙的好,开着一台伏尔加,兴奋是兴奋得很,但进了果子沟之后就小心翼翼的。
果子沟里已经下雪了,路有些滑,卡车加了防滑链,汽车没有,开起来就比较慢。
盘山路本身就不太好,时不时的有大车从对向经过,很容易发生摩擦,可以说是一路胆战心惊的开了出去,等到了赛里木湖后,就安心了许多。
车队在赛里木湖这里休息了一会儿,刘高楼下车后苦笑着给李龙说:
“我这回是逞能了,开出果子沟,腿都是软的了。”
“没事,”李龙笑笑,“有了这么一次经历,等你把剩下的三百公里开完到玛县,回来的时候胆子就大了。车还是要经常开,你经常坐车,那和开车是不一样的。”
刘高楼觉得也有道理,他开出来虽然庆幸后怕,但实话说,对自己的车技还真是有了深入的了解。
如果现在再开回去,他觉得他能把握得更好。
过果子沟小心翼翼,在赛里木湖又休息了一会儿,车开到五台便停下来不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