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涛涛洪水,村民的狂欢 (第1/3页)
第二天清早李龙就开车来到了小海子。
让他有些意外的是杨老六已经赶着牛羊来到了堤坝下面,显然他很早就吃完饭,上班时间比收购站还早些。
太积极了让李龙都有点不好意思,自己这算不算周扒皮?
李龙和他打了个招呼后,便上了堤坝去看洪水。
其实不看也能猜到——下车的时候他就看到闸门子下面正往外喷涌着洪水,显然这洪水量非常的大,一时半会儿是退不了的。
“小龙啊,这洪水可不小。”杨老六拿着赶羊鞭子跟着上来说道:
“看着这水,要不是闸门子打开了,今天早上说不定就把坝给淹了……队里那些干部也不知道在干啥,这水都这么大了,昨天也不知道把闸门给打开。”
他说的是堤坝东北角那个给全队田地浇水的闸门。
那个闸门上了锁,钥匙在队长和管水员那里。李龙昨天看水没那么大,就只是把底坝的闸门提上来,没去给队里说,觉得应该没啥问题。
现在两个闸门都放开了,李龙便问道:
“杨叔,你给队里说的?”
“昂。我昨天放完羊回来,就去把军娃子给说了一顿。他这个队长现在管事没以前那么积极了,既然当了队长,就不能成天想着赚钱嘛。”虽然分田到户好些年了,但杨老六的思维里,队长还是应该把队里全面建设都抓的。
“闸门是晚上提起来的?”
“嗯,我给他说完,他开着车带着我过来看了看,然后就把闸门子给提起来了。”杨老六挺得意,呲着牙说道,“军娃子开车快得很,不愧是当过兵的。”
现在水面比昨天略低一点,这是两个闸门都开的原故。
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洪水稳定下来,不会对北坝造成什么危害。
只是这一场洪水下来,又有不知道多少鱼多少螃蟹被冲走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李龙也无所谓,反正水是必须要放的。
和杨老六聊了几句,李龙便开着车去了李家。
大哥还没出门,正在准备茶水和干粮。
开康麦因出去收麦子,通常一收就是一天,有些主家会留下来吃饭,有些则不管。
所以水和干粮是必带的,当然也可以在附近找个商店随便买点吃,但李建国他们不习惯买东西,吃家里饭吃习惯了,也不喜欢乱花钱——能带饭的时候去买东西吃,在他们看来就是乱花钱。
“大哥,今天去哪里割?”
“马场湖,那边有几家子前天就给我说好了。他们那边的麦场少,面积还小,几家凑一块不好打场。想着今年早早把麦子割了,然后干其他事情呢。”
马场湖那边种的麦子、稻子都有,在四队这边已经不种水稻的时候,他们还坚持一直种到差不多到2000年前后,然后慢慢都改种了棉花。
“熟人的话,那还能混顿饭吃。”李龙开着玩笑,“你和俊峰都去?”
“都去,两台机子干得快。”虽然这几天干活晒得黑黑的,身上麦芒啥的也粘着不少,露出来的皮肤上横七竖八都是红印子,想必很辛苦,但收获也不少。
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两台康麦因割麦子的钱就已经差不多快一万了,后面还有不少呢。
如果按李龙所说的机器的价格来算,这一个麦季差不多就能赚一台机子下来。
当然这是理想状态。李建国开了两年的东方红七十五拖拉机,对机械原理懂一些,但对康麦因就不咋能搞明白了。
现在机器用的顺手,但他也怕出故障。真要出故障了,他修不了,就只能去找农机修理厂的人,光修理费恐怕都不会低。
不过这都是必须要冒的风险,谁能保证啥事都一帆风顺呢。
机器开动,李建国打头,李俊峰在后面上了机子跟着走。这康麦因是自走式的,虽然速度不快,但不需要有拖拉机拖着走,也算是便利。
其他几个青壮都羡慕的看着李俊峰。能开机子,赚的钱自然也多,不过他们知道李家的机子会越来越多,机会也会更多。
比如后面陈前进和李俊贤也带着水和干粮上了机子。
陈前进是开着大马力拖拉机去队里犁地,李俊贤则是开着小四轮拖拉机带着收割机去割麦。
虽然李家有了康麦因,但收割机也没丢下,仍然有人希望用收割机割麦,因为这个便宜。
等机子都走了,剩下的人就开始去麦场,装麦的装麦,打场的打场。
李家自己的麦子虽然不用打了,但麦子要堆在场上扬、落,占地方。别人打场的时候,他们自然也要帮着过一过,不过也说好了,等明年的时候,李家人就不来打场了。荫场的时候会来,打场的人可以用他们家的铁滚子,算是提供帮助了。
这一点别人自然也没意见,毕竟李家以后都用康麦因收麦,扬落的事情,哪怕不用场,在自家院子里也能搞,不过就因为麦子比较多,所以才在场上。
荫场的时候人家也在干活,这时候不一起打场也正常。
陆大嫂在麦场上感慨着,照这样下去,以后这麦场的用处就越来越小了。
有人不同意。
“那康麦因收麦是方便了,但没了麦草和麦尾子,以后用这东西的时候,哪里整去?以后不拓土块了?拓土块那不是必须得用麦尾子?就算不拓土块,麦尾子还是好饲料哩。”
“照李家这样的发展,以后还拓啥土块?人家是要用砖的。”有人反驳,“说不定以后这房子都不一定能住成了。人家养牲口都用糖渣当饲料,看不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