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69:我约等于林奇!(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69:我约等于林奇!(求月票!) (第2/3页)

林奇这段时间除了吃瓜以外,就是在世界各地参加商业活动和慈善活动。

    当然,他到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小小要求:“给我准备一个安静的训练场和一颗NBA比赛用球。”

    “林奇不能超过48小时不打球”——这条铁律已成为所有合作方必须遵守的准则。

    林奇带了一个完整的训练团队与他一起周游世界,而今年休赛期的核心训练课题正是控球技术升级。

    在完美融合斯蒂芬.库里的控球天赋后,他的进步速度堪称现象级。

    持续下去,上赛季总决赛晃倒科比.布莱恩特的致命一击,在新赛季将不再是偶然灵光,而将成为常态化的精彩场面。

    除此之外,林奇还通过天赋点,拿到了一个他非常非常需要的新天赋:贾马尔.克劳福德的运球中跳投天赋。

    还是那句话,人球结合能力是大多数锋线球员的最大死穴。

    你能投篮,不一定能运球。

    你能运球,不一定能投篮。

    你既能运球又能投篮,却不一定能在运球中衔接投篮。

    锋线球员第二大的死穴是使命召唤,日后天赋异禀的本.西蒙斯就栽在这上头。

    还好,林奇不用为第二死穴担心,而第一死穴正被他化解。

    贾马尔.克劳福德绝对是一个持球投篮的高手。

    当顶级的行进间跳投与进化后的控球能力完美结合,林奇的阵地战攻坚能力将突破维度。

    上赛季总决赛,洛杉矶湖人确实很有机会。

    科比.布莱恩特燃尽一切的两场阻击一度将林奇的单场得分压低到了不足30分。

    面对科比这种顶级且对抗不怎么吃亏的外防手,林奇在进攻端打得会非常被动。

    毫无疑问,下赛季,所有球队都会效仿湖人的方式去防守林奇。

    但若林奇在休赛期彻底攻克这一短板呢?

    当所有对手以为终于抓住纽约之王的破绽时,他们在新赛季揭幕的瞬间便会发现:那所谓的弱点早已灰飞烟灭。

    一想到这种“你们以为能干掉我结果却还是无能为力”的掌控感,正是驱使林奇在密集商业行程中仍坚持特训的原动力。

    哪怕商业活动很忙,他也总会抽出时间训练。

    唯一一件冲淡喜悦感的事情是,第四座冠军奖杯再度推高了天赋兑换的门槛。

    如今林奇想兑换一个新天赋需消耗600天赋点。

    这固然意味着林奇的进步速度将开始放缓。

    但这同样意味着,林奇真的巅峰已经降临!

    那个五年四冠、打出三次单赛季大满贯的林奇,甚至还不是最巅峰的林奇。

    24岁的林奇正将“比肩迈克尔.乔丹“的赞誉,加速推向“超越迈克尔.乔丹“的历史节点!

    林奇正忙着全世界的奔波,而篮球世界关于他的讨论却从未停歇。

    通过社交媒体,林奇晒出了自己这个夏天正在特训控球的视频,这给重磅转会结束后变得死气沉沉的休赛期,带来了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查尔斯.巴克利认为,林奇的进化将把篮球运动带到未来:

    “回溯历史,大个子球员的控球权长期被扼杀。

    有谁还记得,德克.诺维茨基刚刚进入联盟时,是一个可以面框突破的小前锋?但随着时间推移,他还是变成了一个以无球和背身单打为主的内线球员。

    我知道德克的投射是现象级的,但本质上,他依然是个内线球员。

    即使是身高203公分的我,在凤凰城时期也开始以无球进攻为主。就因为我是前锋,所以我不能大量控球,人们也认为我完全没必要开发那方面的能力。

    在此之前,只有魔术师约翰逊以四号位的身高大量控球。

    现在,林奇在颠覆传统。

    我见过带着一堆女人环游世界参加商业活动,在私人飞机上也不忘打扑克的球星。

    但从未见过带着一整支专业训练团队环游世界的球星。

    林奇清醒认知到自己的实力远未触顶,他持续拓展武器库的野心令人敬畏。

    我很期待在下赛季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林奇,一旦他成功驯化这项技能,‘位置模糊化篮球’将不再只停留于理论,而会成为席卷联盟的浪潮!”

    一旁,沙奎尔.奥尼尔很会抓重点:“其他论点我都没意见,但你这混蛋就算长头发也绝对没有203公分。”

    当然,也有媒体持反对意见。

    大卫.我比布朗尼更像LBJ儿子.麦克梅纳明,借助自己在ESPN的影响力,在其官方网站上发表专栏文章——《林奇:一个精明的作秀大师》。

    他将林奇晒训练视频的行为解读为营销手段。

    “真正刻苦的人不会把训练视频放到网络上供人观看,若林奇真想提升实力,为何不默默打磨技艺,待新赛季再惊艳世人?他就是在作秀而已!

    真正刻苦的人只会在远离摄影机的地方默默训练。

    你们忘了,你们已经有多久没有在镜头面前看到勒布朗.詹姆斯了吗?

    他不需要聚光灯和摄影机。

    他只是每天在篮球场内鞭策自己,专注训练。为了球队,为了球迷,也为了他自己,变得更好。

    这才是真正的职业精神!”

    当然,文章的评论区很快沦陷。

    “真正看书的人不会把看扉页的照片放到网络上供人观看。”

    “扉页,早已翻烂。

    教父,一直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