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天子与狗官 (第2/3页)
赚了一笔——刘宏没有让各地进贡,而是在日用品和毛驴等物件流行开来的时候,让太监们把宫里的货卖了出来……
他自己玩的那些狗公卿倒是没卖,还给狗官们加了俸禄,置办了铜鼎样式的食槽,算是和公卿们同享富贵。
然后刘宏开开心心的过了个上元节,还大搞了一次装修,又造了个园子。
在同时摩擦了官员的智商和尊严之后……天子受到了报复。
二月底,河南河北皆出了大疫。
按照天人感应的说法,这难免会让人觉得天子无德。
当然,说某个三公无德也行。
三月初,那位与曹操一起上疏,弹劾公卿虚报纠举官员的司徒陈耽,便因瘟疫而免了职。
可是,免了陈耽没起到什么作用……
四月,从京畿三辅一直到关东诸郡,再到河南河北——整个大汉的腹心要地各处都上报了旱灾,各地都上报说水路漕运断绝,纷纷请求免税赈灾。
于是刘宏赶紧把太常袁隗升为了司徒。
就在袁隗升为司徒之后不久,各地便不再往雒阳上报瘟疫了,就像瘟疫消失了一般……
这当然不是瘟疫被解决了,而是袁隗封锁了道路,隔离了许多乡亭,有些县也被一并封锁了。
出现大规模瘟疫,封锁道路严格控制人员流动,确实是必要的举措,袁司徒办事的水平是有的,也只有袁家有这个能耐实施隔离。
不过,若是仅仅将这些事视为天灾必须的措施,那就太小看大汉官员的手段了。
瘟疫确实是发生了,这事只能封锁道路隔离乡亭,袁司徒的处置没有问题,但封路封得太多了些,把主干道都全封了。
旱灾也确实大规模发生了,但水路漕运其实并没有断,只是洛水濮水等漕运进京的河道水量确实比往年少些。
只不过,只要各地官员全都说漕运断了,那就确实是断了。
刘宏当然知道这是为什么。
与天子在檀石槐死后作死一样,大汉的官员们也趁着鲜卑实力削弱开始搞幺蛾子了。
刘宏上元节之前天天驾着驴车在雒阳内外鬼混,知道洛水是没那么容易断流的,漕运也没那么容易中断。
西园的水也是引自洛水,连西园都没断水,洛水怎么可能断流?
果然,就在当月,许多官员同时上疏,请求天子解除党锢,处置宦官,禁绝卖官之事。
道路封了,漕运也断了,那雒阳自然就没了物资补给……
天下大旱,京畿三辅没粮可用,雒阳很快就会陷入粮荒。
这是要挟。
涉及党锢和卖官,刘宏没有再让步,只严厉要求各地挖渠赈灾,并且一律不同意免税之事。
不让步,肯定是有代价的。
五月初,永乐宫发生了一场火灾。
这场火灾很精准的烧掉了官署和库房,却完全没有蔓延到皇宫的其它地方,也没有烧死多少人。
但是,宫内存粮有一大半都存放在永乐宫库房。
这把火,烧掉了宫内七成存粮。
各地陆路因瘟疫而封锁,水路漕运又已断绝,宫内失去了大部分存粮,而京畿三辅河南等隔得近一些的州郡,无一例外全都报了大旱灾。
——确实是发生了瘟疫和旱灾,除了漕运之事以外,其它事情都没有作假。
京畿三辅诸郡一下子便无粮可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