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7章 矛盾的诏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7章 矛盾的诏令 (第2/3页)

面上论起来确实也能算是个罪过。

    邹靖也同样得了辱国失地的罪过,诏令其去职入京。

    这罪名当然不能算什么过错,这是涿郡流寇作乱后,幽州失去了粮食支援,随后朝廷又大肆征粮,导致边军缺粮,迫不得已才后撤了防线。

    幽州边境各部胡骑督,以及渔阳、上谷等地边军全都后撤了,都是为了减少粮食消耗。

    而同样,郭勋带来的诏令上,鲜于辅、王门、徐荣,以及张纯,无一例外所有人都落了统一的批文——遇战不前,弃土失地。

    但问题在于……

    这诏令没有公开。

    既没有在朝堂上公开,也没有向幽州各郡县宣诏,而是新任幽州刺史郭勋直接带来的,与郭勋一同抵达蓟县的,还有护乌桓中郎将宗员。

    由于刘虞和邹靖是先论罪去职,随即便囚车入京,他们没法派人传消息,当时刘备和牵招都在冀州接乐隐一家,也无法得知。

    但刘虞和邹靖显然都明白,能一口气把涉及乌桓与鲜卑事务的所有武官全都撸掉,这种大手笔去官的操作,只能来自天子。

    所以他俩没反抗,只给刘备写了求援书,随后交出了假节与印绶,上了囚车。

    刘备知道他俩的意思,这是想让自己保住护乌桓校尉本部,也想办法保住他俩这几年的成果。

    同时,有刘备领军为外援,他们才好脱罪——求援是这个求援,不是带兵入蓟县。

    因为这玩意是当着郭勋的面写的,那幽州刺史的印鉴,是郭勋盖的。

    但刘虞和邹靖老老实实入了京,其它几个胡骑督可没这么老实。

    左沅得到的情报是:

    鲜于辅直接弃了官;

    王门领军出塞不知所踪;

    徐荣带兵入了辽东偏远山区,找不到人;

    张纯倒是仍在渔阳,但同样直接弃官,随后调家兵封锁了道路,还让原本驻于渔阳北部的乌桓突骑驻扎到了渔阳南部……

    同时,朝廷还有另一份公开的诏令,任命宗员为护乌桓中郎将,作为卢植的副手带兵讨伐黄巾,这份诏令刘备是收到了的。

    护乌桓中郎将和护乌桓校尉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临时督领关系。

    中郎将是战时临时任命的指挥官,属于钦差,是负责专项任务的差遣,不是常设官职,仗打完通常就会取消。

    而校尉是常设的营府管理职务。

    遇到平叛镇压之类的专项战事,就会临时任用中郎将,制定平乱的战术策略。在打完仗之前,只要中郎将还存在,各校尉就得服从军令。

    某某中郎将,其实就是作为某某军队的临时指挥官,指挥各部校尉打仗。

    卢植被拜为北中郎将,领北军五营。

    宗员这个护乌桓中郎将,则是领邹靖与四部胡骑督。

    但若是按照郭勋手里那份诏令,邹靖和四部胡骑督都应该落罪入京或者就地免职——鲜于辅那种自动离职也算就地免职。

    各部没有了实际管理者,其实宗员是没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