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6章 诡诈就诡诈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66章 诡诈就诡诈吧 (第2/3页)

既有天子之令,又有恩主之命,不得不来……”

    “恩主之命……哈哈……卢尚书围城招抚之策并无过错,可连卢尚书都免不了减死罪一等……所谓恩主让将军来此接任卢尚书,备倒是不知这恩从何来?”

    刘备笑了一声:“卢尚书乃海内大儒,有的是人为他进言相救。但董将军与清流名士可有交情?若将军不自救,谁会救你?”

    董卓听了此言,脸色有点难看,没有说话。

    刘备也不再说话,这已经够了,再多说就会被视为刻意挑拨了。

    ……

    其实陈封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刘备的书佐,当军医是兼职——陈封没有接受过任何额外照顾,书佐是他应得的工作。

    刘备本质上其实是个懒人,只是脑子不偷懒,涉及自身安全的事儿也绝不会偷懒,比如练武就每天都在坚持。

    但能让别人干的活儿,刘备自己当然是不会动手的。

    军令或重要文书是不能直接写在竹简上的,需得用刀刻——这是为了防止被人改动或是因沾水等意外情况导致模糊不清。

    用刻刀在竹简上刻字又费时间又费劲,当官的通常都得有人帮着干这活儿。

    其实张飞才是最擅长刻竹简的人,几年来天天都在练,张飞现在甚至能用横刀在竹简上直接写字,动作奇快无比,很有点武学高人风范。

    可张飞经常刻错别字,军令文书之类的活儿万万不能交给他,要不然‘运粮’之类的最常见的词很可能会被张飞刻成‘军娘’……

    陈封就不一样了,慢归慢,但从来不出错。

    只不过,陈封一直没什么机会获取军功。

    其实他武艺不错,胆量也大,但他没能通过武选,无法进入刘备的近卫曲,也没得到上战场的机会。

    与陈封同龄的田豫,因其在渔阳的功劳已被刘备升为了武策从事,也就是军事参谋——刘备说话算数,不管多大年纪,有功就升。

    而陈封这个书佐,估计还得磨两年。

    其实陈封并不追求升职,毕竟他才十五岁,不着急。

    而且书佐这个职务陈封很喜欢,因为这个职务能一直跟着刘备,也方便他记史。

    不过,为了写《承柞观纪》,陈封遇到了很多困难。

    尤其是最近这段时间。

    比如刘备向董卓献的计……

    这计策确实是很有效的,虽说董卓没能攻克下曲阳,但至少得了场“大胜”,肯定足够向所有人交代了。

    可问题是陈封很清楚,这计策就是为了坑害那些冀州豪族,顺便解董卓之困,刘备的出发点其实并不高尚,倒是很有点狼狈为奸的意思。

    那这怎么记录呢?

    写成‘玄德郎君向中郎将董仲颍献计,使官军大胜,一度攻入下曲阳城内;惜董仲颖负伤,乃至未能得全功,殊为可惜’?

    这确实是正常史官的写法。

    可陈封不愿这么记,董卓这一仗算不算大胜陈封心里清楚得很,要这么写就不算是照实记载了。

    但如果照实记录,那就得写成“时董仲颍忧恐因不得功而落罪被诛,为求全身而退,遂从刘玄德之谋,以自残诬冀州义军行刺。冀州各家为求解谋刺之罪,不得不拼力死战,乃至义军伤亡难计……”

    ——真要是这么写,那自家恩师不就成了个诡诈阴险之人了?

    陈封很是为难。

    于是,在刘备带他去给董卓治伤的时候,陈封悄悄问刘备:“恩师献于董将军之诡谋,恐难与恩师仁德之名相符,封当如何视之?”

    “你都说是诡谋了,自然以诡谋视之啊……”

    刘备转头,看了看有点懵懂的陈封,一下子便明白了这孩子的心态:“仁德与诡诈为何不能并存?我要保障甘陵数万人得活,要让自己存身,就必须让董将军脱困,他才会帮我说话。”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什么良善之人……若无诡谋存身,在此等乱世活命都难,又如何能施仁德?”

    “可恩师声名便会因此大有瑕疵,或百年后亦受人攻讦。”

    陈封点头表示道理已经明白了,但还是有点犹豫。

    “这世上哪有完人啊?承柞,若我将来能建百年功业,那百年后自会有大儒为我辩经。若我将来兵败身死,那我的声名再有瑕疵又如何呢?”

    刘备摇了摇头,让陈封打消这种念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