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祖传秘方 (第3/3页)
痊愈了就说是信道,如果病没好,那就说是心不诚。
除此之外,张修设了静室让病人在其中思过,并派人担任“奸令祭酒”,由祭酒让病人学习《道德真经》。
祭酒之下任命“鬼吏”,负责为病人请神祷告,具体做法是写下病人姓名,说明病人服罪之意,分为三份,一份通天放山上,一份通地埋地下,一份沉入水中,称为“三官手书”。
如果病人痊愈,便要以五斗米答谢。
若是不交米,则病人大多会突然暴毙。
其实这套发展方式很寻常,与张举要做的事完全不一样。
张举只是借用了五斗米道的‘五斗米’以及祝由术而已,他设置的管理层是‘校’和‘郎’。
毕竟他是自称‘弥天之子’的,他可没打算当天师。
而且,张举用的方式是晋级制度——教徒出去传道忽悠,传了十人交粮就能成为‘郎’。
若郎的下属有十人也晋为郎,那此郎便升为校……
交的五斗粮,一斗归传道门徒,一斗归上级郎,一斗归上上级的校,剩余两斗交到张举这个‘弥天之子’这里。
当然,交钱也行,一斗米计一百钱,这时候粮食金贵,这定价也还挺合理。
若是升到了校,便等于单开一部,不再归属于之前的校,属于“毕业了”,可以躺赚了……
如果有不交米的,闹事的,搞破坏的,那就由张纯这个‘弥天将军’去用物理方式解决。
随后不久,渔阳弥天道便发展成了人传人模式,校和郎发展信徒极其踊跃,渔阳郡以及周边都渐渐开始疯魔了……
说实话,这还真就是极其先进的分销体系,如果外界生产力跟得上,这种分销确实威力巨大。
而且,这年头真就没人见过这种裂变式三级分销……
还好,刘备见过。
接到都督乌桓军事的诏令之后,刘备让张郃、白垚各领其部留守甘陵继续收保护费,自带本部人马去了蓟县。
新兵蛋子也带上了,算是随军拉练。
刚到蓟县,公綦稠招募的乌桓骑兵没见到,倒是见到了一伙人在搞传销……
宗员已经不在蓟县,南阳黄巾平定后,宗员便告病回乡了,但他的护乌桓中郎将职务并没有解除,广阳蓟县名义上还是宗员的驻地。
这段时间实际控制广阳的,是北军中侯邹靖——邹靖的本部人马已经回到了他身边。
见到刘备后,邹靖很焦虑:“张举在渔阳搞的弥天道开始人传人了,如今蓟县也已疯传,人人都想以此发财,就连县吏也无心任事!若长此以往,则幽州钱粮尽入张举之手矣!”
“我已经见到了……不过,我没见到公綦稠,也没见到他征募的乌桓骑,该不会乌桓突骑已经散了吧?”
刘备倒是没有焦虑于张举的传销,他更在意的是那三千乌桓。
刘备从来就没有小看过古人的智慧,但他真没想到,原来传销也是自古就有的祖传秘方?
虽说令人震惊,但刘备很清楚,这种无限制传销是很容易崩的,尤其是这个年代。
这年头生产力跟不上的,用不了多久,骗子就会比老实人还多。
老实人不够用了,骗子就只能变成抢劫犯,这体系自然就崩了,而且可能还会内讧。
目前最紧急的事务是接收那三千乌桓。
乌桓人是不太可能去凉州作战的,除非朝廷给得起超高额的佣金——不仅得付佣金,而且得有抚恤,马匹死了也得补偿,除此之外还不能让鲜卑攻入乌桓人控制区域……
这条件太苛刻了,朝廷给不起的。
但也不能让这些乌桓骑散了。
刘备能意识到,如果乌桓骑兵不能为大汉所用,那张纯和张举必反——张纯想领乌桓骑就是为了试探,他知道朝廷不可能把这支部队给他,他只是要试探乌桓人到底想跟谁。
若是此时张纯张举叛乱,别的不说,至少西河肯定会被摧毁的。
刘备得拖个一两年,拖到甘陵的田地丰收,拖到自身钱粮丰足,也拖到黑山和北太行能有余力远程出兵——目前黑山和北太行都缺粮,所以收保护费的范围都只在冀州西部太行山周边。
“乌桓确实征募了,但我让公綦稠将乌桓人分驻于右北平无终和上谷乌桓部落,没在广阳……必须让他们留在乌桓聚落,否则一旦鲜卑来攻,他们必然四散。我已经接到了驰援长安的诏令,玄德只能自行前往两地接收突骑了。”
邹靖对乌桓事务还是靠谱的,目前乌桓骑兵已经聚拢了,但仍然分别留在各自部族的实控区域中,这是符合乌桓人意愿和目前实际情况的。
“邹督军,你现在可不能去长安,否则你的部队肯定保不住,皇甫嵩向来是不惜兵的。”
刘备和邹靖商量着:“等等看吧,眼下征讨凉州叛军的主将是皇甫嵩,等他去职之后再去,邹督军才能真正成为监军使。”
“玄德是说皇甫嵩会败?”
邹靖皱起了眉头:“他虽有些别样心思,但领军作战之能确实是出类拔萃……不至于惨败吧?”
“能力再强也没用,他手里有三河骑,为何还要让朝廷征募乌桓骑?”
刘备解释道:“就是因为关东豪族们不愿意再给他提供兵马了!他在长安根本就无法调动兵马,北军五营他顶多能调动鲍鸿部,三河骑兵是一部都动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