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第2/3页)
不叫冷眼旁观——公綦稠本来就对乌桓人没有任何控制力,他的心思基本都在右北平的矿山上。
随后丘力居占据无终,并开始往广阳出兵。
刘备带着上谷乌桓驻扎到蓟县西营的时候,刚好邹靖和鲜于辅也回了蓟县。
“虽说我等也是无奈而为,但毕竟是杀了丘力居的人,此事恐无法善了……”
鲜于辅自居下属,向刘备拱手行礼:“督军,张纯本就与你我有仇怨,眼下怕是也要趁机作乱,我等如今当如何行事?”
“张举传弥天米教,使得丘力居部大多受其挟制,乌桓本就半耕半牧,我看辽西乌桓的粮草恐怕大多进了张举手里。他们要拉人头交米,但他们没粮食了,那就只能出来抢……”
刘备叹了口气:“丘力居此次出兵,与其说他是来讨说法的,还不如说是受了张纯张举二人指使,来试探朝廷态度的。”
“那……玄德的意思是,这仗得打?”
邹靖有些犹豫:“怕是难打啊……张举在塞外传教甚广,各部鲜卑,乃至辽东杂胡都有其教徒,若张举二人支援丘力居……”
“鲜卑、乌桓等皆是欺软怕硬,我们态度必须强硬,否则他们会认为大汉衰弱,大举入寇抢粮,那就更麻烦了。”
刘备点头说道:“这仗得打,但要解决问题不能全靠打仗……张举能以人传人的弥天教蛊惑人心,我们也同样能做……”
“这……”
邹靖和鲜于辅对视一眼,随后全都看着刘备:“怎么做?”
……
刘备知道,自己面对的情况其实很棘手。
自己得了诏令,要带三千乌桓骑去支援凉州战事。
但目前三千乌桓骑只接收到一千八,而且这些乌桓基本不能离开幽州。
也就是说,这诏令其实是没法完成的。
同时,天子满足了皇甫嵩以及朝中公卿的要求,征募乌桓骑是汝南名士应劭的意见,也就是袁隗的意思。
但这事如果自己‘没办成’,那么所有风刀雨剑都会先指向自己,与天子没啥关系。
不完成诏令,自己就会落个拒诏欺君的罪名,而且这罪名得看天子想怎么处置。
这大概就是刘宏想要的结果。
自己有兵,而且不好控制,所以天子想要个把柄。
若是自己落罪,天子肯定会捞自己,然后寄望自己去帮他挡刀,去和关东士族正面对抗。
可问题在于——自己凭啥要落这个罪呢?
若是自己失了势,不仅冀州会乱,幽州也会乱……
再说刘备可不想给人当打手,当今天子可不是什么好领导,当他的马仔还不如直接当贼呢。
那就得完成诏令,让人无话可说,但不能以常规方式完成。
最好的方式,是让鲜于辅、王门、徐荣三部胡骑督各领本部去凉州建功,但得等皇甫嵩被撸掉之后再去。
三个胡骑督的部曲也是乌桓骑,而且他们是乐意去凉州捞战功的。
而刘备则留镇幽州督胡,不去凉州招惹是非。
这样一来,天子的诏令也算是完成了,刘备不会落罪丢官,幽州老家的安全也能保障,冀州也不至于功亏一篑。
可现在,张举搞传销使得乌桓人开始作乱抢粮了。
若想幽州稳定,就得先把这事解决掉,要不然不仅三个胡骑督无法离开,刘备自己也很危险。
毕竟刘备之前差点把张纯逼上绝路,一旦张纯大举造反,最先针对的必然是刘备。
虽说张举这一套早晚会崩,但眼下却很有威力,能以此裹挟大量胡人听其调遣。
但是,但是。
搞传销嘛,刘备也会啊……
怎么做?
当然是用传销对付传销。
张举能让乌桓人乃至鲜卑人拉人头,刘备当然也能让幽州人和太行贼拉人头……
刘备没有天师或者教主之类的名头,但刘备有朝廷的名头,天子是授了符节让刘备督乌桓的——这其实比什么‘弥天之子’的名义要好用得多。
毕竟这是官方传销……国资企业。
听着就很稳当。
刘备的具体操作方式其实和张举的路数有些相似,但刘备要的不是米,而是牛羊马。
无论是庶民还是奴仆,只要能拉来别人献两头牛,或十头羊,或一匹马者,两人皆可升军爵一等,视为‘公士’(汉代第一等爵,得爵者脱离所有奴籍,直接视为良家子。与读书人一样可以担任吏职,但兵役不可免)。
——自己甚至可以不献,只要让别人献就行。
若发展出三个公士,自身就能升为‘上造’(第二等爵,已经算是‘士’了,通常只能以军功晋爵)。
发展出三个上造,便能升为‘簪袅’,有了乘坐马车的资格,勉强算是贵族了。
发展三个簪袅,便成为‘不更’,可以免除所有更役义务,这就真的算是贵族了。
同时,献牛羊马之后,也是要分利的,同样是各个等级都有利益。
而且,最重要的是,刘备这里分利是不用钱和米的。
刘备分的是田地!
献一份牛羊马,则分田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