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2章 所谓叛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92章 所谓叛逆 (第3/3页)



    最早将赵浮说成叛逆的,是从张牛角手中逃出生天的皇甫嵩。

    皇甫嵩撤离冀州时把赵浮卖了,以至于赵浮一族的族兵死伤殆尽。

    卖了赵家人,那赵家当然就得是叛逆,要不然皇甫嵩的名声怎么办?

    同时,眼下无论是张让赵忠等宦官还是朝廷公卿,全都试图拉拢张燕。

    既然张燕是朝廷将军了,那么与张燕有仇的赵家,就只能是叛逆了,各方势力为了拉拢张燕,当然要展示一下自己的“立场”。

    尤其是冀州官员或家在冀州的官员,他们是最需要拉拢张燕的。

    因此,司徒崔烈、冀州刺史王芬、中常侍张让、家在安平的赵忠等人全都称真定赵家是叛逆。

    但这些人对常山的情况并不熟悉,由于两个赵家都住在真定境内,结果被视为了一家,全都被说成了‘真定宗贼’。

    这些官员当然没法直接向常山出兵,但却能用官僚方式迫害。

    主动帮张燕对付仇家,张燕就算不受拉拢,总得领点善意吧?

    但张燕没领这个所谓的善意。

    张燕自己就是真定人,他反而是很明白两个赵家毫不相干的,张燕又不傻,他可不想多结一个无谓的仇家……

    而且张燕很清楚,无论是朝廷的诏安,还是百官的示好,归根结底都在于自己手里有兵。

    这些官员一边言语蛊惑,一边私下拉拢黑山各个山头的部将,张燕心里是明白的。

    所以张燕一直都在黑山约束部下,种田冶铁治军练兵,根本就没回常山。

    张白骑之所以能成为张燕心腹,就是因为他完全不受任何拉拢——本来就是卧底,当然不受其它官员拉拢……

    赵霖家里被冀州刺史王芬搞得难以过活,族中老人便让赵霖带青壮子弟迁出常山避祸,算是再次分了家。

    老人们留在常山,年轻一辈全都出去另寻安居之地保住赵家香火。

    其实很多家族都是这样被害的,张牛角当年也是因此当了山贼。

    而赵霖并不打算当贼,毕竟赵家就是因为不愿当贼才分的家。

    赵霖本打算带青壮子弟去北疆找个地方隐居,到了北新城之后,见刘备赈济安置流民,又见左沅有身孕却仍在行善,赵霖觉得刘备一家都是良善仁厚之人,便想试着来寻刘备帮忙。

    其实赵霖也听说过刘备在冀州时的事,他也知道刘备可能与黑山军有联系,但正是因为如此,刘备反而是最有可能保住赵家的人——只有真正与张燕关系好的人才能保住赵家,也只有不需要拉拢张燕的官员才不会迫害赵家。

    毕竟赵霖和张燕真的没有仇。

    “刘都尉杀胡之事赵某亦有耳闻,赵某也曾领族内子弟杀贼讨寇,赵某愿追随都尉作战,只求都尉庇护我族内子弟,不使我等沦落为寇。”

    赵霖要求不高,只要刘备能让赵家子弟不至于当贼就行。

    如今他们最好的出路确实是入刘备军中。

    骑都尉官职不高,但却是中央军,无论是宦官还是别的官员或豪门,至少无法将中央军视为叛逆。

    就当刘备“招安”了赵氏族人也行。

    “你既然做过安喜尉,那便是与我有缘……你应该知道我也做过安喜尉。”

    刘备主动把待遇提高了:“既然有缘,那我便当尽力保你赵家一个清白……”

    “刘都尉宅心仁厚,赵某当结草衔环以报!”

    赵霖大喜过望,赶紧躬身施礼。

    “先别谢我……我妻子有孕在身,我走不开,这事需得你自己多方奔波才行,我只告诉你怎么做。”

    刘备摆了摆手:“我先送你去见张燕,你得如此这般……”

    ……

    不久,张燕任用赵霖为计吏,让赵霖到雒阳汇报其辖区事务。

    赵家的年轻人们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纳入了刘虞部曲,约三百人,由赵霖带到了雒阳;

    另一部分由赵云统领,约两百余人入了刘备麾下,赵云本人则进了刘备的卫队。

    赵霖去了雒阳后,先见了刘虞,然后被刘虞带到了朝堂。

    在朔望大朝会上,赵霖举告冀州刺史王芬迫害朝廷军将,说“某些不安好心的阴谋者”故意将天子亲军说成叛逆,这是在离间光禄勋刘虞和平难中郎将张燕之间的关系。

    刘虞就没赵霖这么客气了,他直接当朝骂人,说张燕和赵霖皆是隶属光禄勋的天子亲军,皇甫嵩故意离间,实属欺君,合该斩之!

    刘虞本是光杆司令,现在得了赵霖千里投靠,当然是无论如何都得保住赵家的。

    皇甫嵩此时刚被去职降爵,不受待见,也不太容易辩解——刘虞可不算冤枉他,只是把这事故意说成欺君,好让天子重视罢了。

    刘虞没提张让、崔烈等人的名字,他的目的只是救人,不是为了搞党争,所以只针对皇甫嵩。

    朝堂上果然没几个人愿意帮皇甫嵩说话,只有卢植帮皇甫嵩辩解了一句:“皇甫义真素有清名,想来只是误会……”

    但卢植还没来得及说完,就被宗正刘焉打断了:“有清名便可信了吗?王莽未篡时也有清名!误会?看来诸公是常出此等误会吧?难怪这天下处处都是叛逆……若是不处置此等误会,那这天下叛逆何时才能平复?”

    是啊,官僚随便张口一说,就把别人定成了叛逆,难怪这天下处处都是叛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