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4章 四海尽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94章 四海尽破 (第1/3页)

    中平三年五月底。

    刘宏觉得自己面对的局面似乎有了好转……

    先是黑山顺利招安,河北有了一支大军,虽然这只大军未必听话,但至少可以作为威慑。

    对于皇帝而言,军队最大的作用本来就是其威慑力,只要黑山军名义上属于朝廷,那黄河以北乃至整个关东所有势力都得束手束脚。

    刘焉寻了个欺男霸女的把柄打压袁家兄弟,并质疑各地‘清流’欺压百姓导致四处叛乱,这使得包括汝南袁氏、弘农杨氏在内的世家以及各地清流都必须自证其能力和清白。

    原本一心操弄名声的清流们纷纷自请讨叛,各世家也上书请愿,将一些真正的干吏派到了各地讨伐乱民。

    新任南阳太守羊续到任不久便平息了赵慈叛乱,南阳重新安定。

    凉州叛军虽说尚未平定,但也没有再威胁长安。

    也就是说,至少京畿三辅稳定下来了,而且张温战败对天子而言也不是坏事——张温的大军全都来自世家豪族,如今世家豪族实力再度缩水,刘宏对朝廷的控制力反而因此加强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即便张温打了如此大败仗,刘宏依然没有换将,甚至还让张温迁为了太尉,让其在长安继续管着西部战区。

    不在朝中的太尉,有汉以来这还是第一个。

    当然,刘宏拜张温为太尉并不是出于信任,而是出于不信任……

    就是不信才要加官进爵,一边施恩稳其心,一边安排人监视。

    由于大军已经很长时间没发饷了,再加上这些军队本来就不是天子的部队,为了避免张温勾结叛军养寇自重,也为了避免大军作乱,刘宏派了邹靖作为监军,还调了刘备去长安‘增援’。

    这其实也并不仅仅是为了监视,主要是为了让整体局势趋于平衡。

    刘宏嘉奖董卓,给其封侯,这其实是最高档次的施恩和拉拢——谁都没法给出比这更高的待遇,无论董卓的举主或背后的资助者是谁,至少目前可以将董卓视为天子忠臣。

    毕竟刚给董卓封了侯,即便是为了部下和家人着想,董卓在短期内也必须完全听天子调度,否则就是实打实的白眼狼了。

    鲍鸿也是如此,皇甫嵩已经丢官降爵,鲍鸿得了天子施恩,也可以视为天子之军。

    同时,董卓和鲍鸿打了唯一的胜仗,董卓领军的部队又是唯一从凉州全身而退的,目前董卓在西部战区威望挺高,已经可以与张温分庭抗礼。

    刘备当然也属于不好约束的,但只要刘备能服从调令就行,至少名义上刘备算是中央军序列——其实这个调令也是基于不信任。

    刘宏并不知道刘备在幽州有多少兵力,但刘备之前能和张燕一同击退鲜卑,自然实力不弱,再加上刘备和张燕关系太好,这无论如何都是巨大的危险。

    所以他要将刘备调离幽州,使得刘备和董卓、张温等人相互约束。

    张燕确实没法调,刘宏也不敢把刚招安不久的黑山军调到长安去。

    董卓、鲍鸿、邹靖、刘备,有这些人在长安和扶风,西部战区便相当于集合了所有派系的部队,各部队会相互挟制相互监视。

    这样一来,无论谁有什么心思,都没法作乱。

    ——这个安排倒确实有点攘外必先安内的意思了。

    而且,五月下旬,刘宏收到张温回报,说凉州各支叛军突然不再攻城略地,尤其是先零羌,几乎全都偃旗息鼓各自回了部族。

    叛军刚打了胜仗,又逢盛夏,此时不再出兵攻城可以理解。

    但羌人突然之间全都不再作乱,这却让人难以理解……

    刘宏不知缘由,但无论如何这是好事,便让张温尝试招安其他叛军,比如金城韩遂。

    韩遂本名韩约,一开始是受北宫伯玉逼迫裹挟,随后被陇西、金城等地视为叛逆,这才改名韩遂成了叛军。

    这确实是可以尝试招安的。

    天子已经尝到了招安黑山军的甜头,若是有机会招安的,便都想尝试一下。

    但张温上表称长安、扶风等地皆因叛军抄掠而破败,大军又久未发饷,逃兵越来越多,迫切需要军饷提振士气。

    同时,如果要招安韩遂,也必须先用大量财货安抚其心,请求天子拨给资费。

    这是合理要求,也是必须做的,大军今年确实一直都没发饷。

    可刘宏眼下还真就拨不出钱来。

    钱税比如人头税等一般是七月初(年中)征收;粮税是八月中秋征收,通常都是十月份到账入库,五六月份一向是最青黄不接的时候,朝廷真没钱。

    去年收的田亩钱已经被刘宏用来修复南宫了,同时还铸了铜人四尊,黄钟四座,再加上天禄兽,虾蟆等铜像,已经败光了……

    铸这些铜人铜像倒不是为了享乐或粉饰太平,而是因为凉州叛军惊扰了西陵——叛军并没有挖掘先帝坟墓,但却把西陵的铜人、铜钟、镇陵兽等全部弄走了,这是必须立刻恢复的,要不然就是大不孝。

    没钱发饷怎么办?

    加税?

    可去年已经加了田亩钱了,今年又加,怕是黄巾又得复起啊……

    刘宏心里还是有点逼数的。

    而此时,刘虞、刘焉以及大司农曹嵩一起给刘宏出了个好主意——免旧钱,铸新钱。

    也就是令天下将旧五铢钱交入朝廷,把旧币换成新铸的新钱,一换一,既不让天下人吃亏,又能在不加税的情况下快速得到大量铜钱。

    这是要先收旧币,再多铸些新币,不是实时兑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