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妙才之困 (第2/3页)
。”
抢功嘛,对何苗而言这是好事,便也派了几个使者,与曹操和袁术一同去荥阳招降。
关羽没打算再掺和此事,得知张飞骑军冲锋误伤了不少友军之后,便立刻动身和张飞一起赶往青州了,功劳也不要了。
……
曹操和袁术两人一起去招降,当然是会出幺蛾子的。
曹操原本想的可不是招降陶丘洪,而是绑了陶丘洪另有用途。
袁术想的也不是说降,而是干掉陶丘洪……
要说动陶丘洪献城投降其实很容易,毕竟大军已在城下,叛军主力连一天都没坚持到,陶丘洪留在城内顽抗是必死无疑的,三族都得死。
反倒是投降后做个污点证人,即便最终仍然会落死罪,至少能因此保住家人,不至于诛灭三族。
但曹操和袁术刚进城见到陶丘洪,袁术就直接把陶丘洪杀了,连说话的机会都没给……
顺带着把何苗派出来的使者一起干掉了。
结果城内叛军因此大暴动,差点把两人弄死在城里。
叛军确实战斗力不高,但见陶丘洪被杀,以为必死,反倒是有了决死之心。
曹操和袁术两人的部队拼死作战,在城里打了场极其艰苦的巷战。
这种巷战向来都是最惨烈的,曹袁两家已经入了城,无法后退,而叛军也无处可逃。
这一场从早上打到傍晚,两人死伤惨重,但好歹还是干掉了城内叛军——若不是因为跑不掉,三方都得大溃败……
这是被迫血战到底。
叛军几乎全数战死,而曹操手里最后只有五百人能站着,袁术那边也差不多。
“袁公路!你要抢功也不必如此吧!此事于你有何益处?以你身世,想得高官易如反掌,抢得此功又有何用?!”
曹操大发雷霆,差点拔剑砍人。
“陶丘洪若是不死,吾宗也会受牵连……”
袁术和曹操也算老朋友了,在何苗的人面前不好说此事,但单独面对曹操时倒也没再藏着:“若不杀之,不知有多少好友会落罪……孟德难道看不出此乃何人之谋?”
曹操当然看得出来,这事肯定与袁绍有关。
同时,王芬与张邈关系很好,两人同属‘八厨’之一,齐名于世。
张邈和袁绍是铁杆,一直为党人奔走,若说此事与张邈无关,曹操也是不信的。
曹操和张邈也是好友,他也知道袁术说得没错,可是,陶丘洪的命,曹操另有用处啊!
曹操没心思找袁术的麻烦,赶紧快马追赶已经离开荥阳的关羽张飞……
……
两天后,曹操在陈留追上了张飞。
见曹操风尘仆仆的来追,张飞还以为曹操是来找麻烦的。
但曹操开口却是:“益德,曹某想请教,益德是如何练出这等冲锋骑兵?这与幽州突骑大相径庭……”
之前曹操找张飞定制过屏风,算是老客户,张飞对此时的曹操并无恶感。
再加上刚给人家造成了大量损失,曹操既然不是来讨债的,那张飞倒也愿意交流一下领军心得。
但张飞还是知道不能透露军事机密的,而且张飞确实不知道这骑兵怎么练……他只知道自己是怎么练骑枪冲锋的。
练兵一直是关羽和刘备的活儿,张飞的主营业务是伙食团,一直到赵云加入之后张飞才单独领军的。
于是张飞装傻充愣:“骑兵不是一直都这样吗?飞不学无术,没甚见识,只知甲士能冲阵,那……甲士骑了马,不就能冲得更快么?”
曹操本来也没指望能得到答案,只是没话找话而已,两人聊了一阵闲篇,说得多了之后,曹操才提起正事。
“益德,既然此骑兵一出便收不住,那前日乱战破我军阵之事,曹某便不与你计较了……但曹某需得请益德帮个忙。”
张飞本来是为了冲散孙坚的部队,却把曹操坑了,心里确实也有点过意不去:“好说,只要飞办得到,定当相助。”
“吾弟夏侯妙才眼下被囚于青州,既然益德要去青州,那便请益德救吾弟性命。”
曹操提到了夏侯渊。
“夏侯妙才?被囚?为何被囚,不会是谋逆之罪吧?”
张飞追问道:“何等罪名啊,你曹家和夏侯家居然都救不得他?”
张飞还是知道厉害的,曹操都得托人帮忙,那夏侯渊的罪名肯定小不了,说不定就是天大的麻烦。
“倒也不是什么大罪……前年我在济南落罪,妙才为了救我,劫了囚车。济南人恨我,所以我才没法救他……”
曹操说得轻描淡写,脸上的神情看起来也挺诚恳。
其实这事没那么好办。
真要是这么简单,曹操又怎么会一年多都没能把人救出来……
夏侯渊与夏侯惇是族兄弟,但两家相差挺大。
夏侯惇家里相对比较富裕,大体相当于涿郡刘元起;而夏侯渊有点像当初的刘备,家里没多少仆从。
黄巾起义时,兖州、豫州大乱,夏侯渊家里被黄巾所劫,此时夏侯渊和其亲弟弟刚好都有孩子出生,夏侯渊的亲弟弟拼死作战,夫妻皆死于黄巾之手。
夏侯家族因兵荒马乱道路受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