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59 意识清单解释之一——感觉3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059 意识清单解释之一——感觉3 (第3/3页)

000Hz、3000Hz乃至更高频率的时候放电(Wever,1949)。

    地点说可以很好地解释1000Hz以上的音调知觉。频率说能解释低于5000Hz的频率的声音编码。

    不同理论可以解释一个复杂的感觉任务的不同部分。相对于每个单独的理论,两种理论联合使用可以提供更精确的感觉。

    (3)声音定位

    蝙蝠无法使用视觉在洞穴中定位物体。然而,它使用回音定位法-他们发出的高音调声波试探物体。有种蝙蝠可以区分相距仅0.3毫米的两个物体(Simmons et al.,1998)。

    尽管人类缺乏这样特殊的能力,但高水平运动员却有一定的隐性传球能力,他可以运用声音来判定球或队友的空间位置,特别有时根本无法看到球与队友。科学研究认为这类事情是通过两种机制来实现的:对到达每只耳朵的声音相对时间和相对强度的测量(Middlebrooks& Gree,1991;phillips,1993)。

    第一种机制,是神经元通过比较进入每只耳朵声音的时间差,它会在两耳之间产生特定时间延迟的时候特异性地放电。大脑运用这种到达时间的不对称性信息,来对空间中的声音源做出精确的估计。

    第二种机制依赖以下原理:首先到达耳朵的声音其强度会稍高一些-因为你的头本身投射出一个声影,使信号变弱。这些强度差取决于相对头而言的音调波长的相对大小。实实上,波长大、频率低的声音难以表现出强度差异,而波长小、高频率的声音则表现出可测的强度差异。当声音到达两只耳朵时,大脑再次利用特异性细胞来探测强度差异。

    但是,当一个声音既没有时间差异也没有产生强度差异,你不能辨别它的具体位置时,你会通过转动头-改变耳朵的位置-来打破这种对称以便提供声音定位的必要信息。

    体育运动中声音定位广泛存在。依声音理论,我们必须在训练中同时为"频率与地点"两种神经系统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又要适时通过"位置与强度"的变化来进化自己的回音定位,来为人生导航。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