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第461章 高调的置地!低调的小林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卷 第461章 高调的置地!低调的小林生! (第2/3页)

过建材渠道非法流入操控港岛地产民生!切莫让“居屋”沦为危险的桥头堡!”

    更有某个立场微妙,想要借此来讨好霍家的《成报》资深地产评论员周炳雄献上毒计:

    “【釜底抽薪可破局!】霍生掌控大陆人脉多年,关系网络岂是某暴发户可比?

    当务之急,霍公子应迅即动用霍家深厚根基,直通大陆相关决策高层!

    晓之以“影响大局稳定”、“挫伤港资信心”等利害,敦促其暂缓甚至切断对置地的廉价建材供应。

    此招一出,必令置地成本优势荡然无存,小林生精心构筑的“居屋”帝国恐瞬间倾颓。此乃围魏救赵之上策!”

    还有一些角度刁钻的分析,如关注商业模式的《经济导报》专栏作家分析“龙广场”模式的可行性,或质疑地产商本性的声音认为这不过是小林生抬高股价的噱头。

    一时之间,港岛报界可以说是真正的沸反盈天,每一份报纸的时政、财经、社会版都被这场关乎民生与立场的“居屋”大战所占据,街谈巷议,众声喧嚣。

    《明报》大厦顶层,总经理办公室。

    主编王阳将一份刚赶出的社评样稿,小心翼翼地递给端坐红木桌后的查良镛审议。

    这室内弥漫着相当上好的茶叶清香,而窗外则是中环热闹不已的车水马龙。

    “查生,这是明天社论版的定稿,同样是发表关于置地建材争议的立场。您看看,这观点和语言措辞,需不需要再修改一二……”王阳征询道。

    金庸则是接过文稿,屏气凝神,慢慢着细读。

    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很是鲜明,在文中大力赞赏置地集团通过引入大陆建材有效降低成本、惠及中下阶层的创新尝试。

    同样也是类比东深供水工程的水源合作模式,呼吁在纯粹关乎民生福祉的住宅问题上,应摒弃非此即彼的政治立场上无意义的争论。

    文章中旗帜鲜明地支持小林生的务实选择,并呼吁民众也应感谢大陆方面能提供这般质优价廉的建材来源。

    读罢全文,金庸目光中流露出赞许之色,点头夸道:“好,这篇社论写得很好!此论立场清晰,切中肯綮。《明报》在此事上,就应当秉持此等公心与识见,力挺置地集团和小林生到底。”

    闻言,王阳脸上一丝轻松,然后又是恰到好处的恭维道:“查生,说来现在这局势,也多亏了您上回那篇《侠之大者》掷地有声,字字千钧的效果。

    就是经您这妙笔一颂,小林天望已被您推上‘为国为民’的神坛。他纵有三分迟疑退意,今时今日,只怕是骑虎难下,不得不硬着头皮将这‘居屋’惠民的康庄大道走到底了。

    可以这么说,单您这一篇文章,推动的就是莫大的实际福祉,功德无量啊!若非您那篇雄文定鼎乾坤,这‘居屋’计划,怕还只是在纸面打转呢!”

    王阳看是在拍金庸的马屁,实则也的确是一语点破了金庸这妙笔背后无形的威压与阳谋。

    通过这样的一篇宏文,为小林天望立起道德丰碑,亦变相捆住他的手脚,逼他不得不以行动兑现承诺。

    金庸则是笑着放下文稿,摆摆手,神色淡然地说道:“阿阳,你这话,在这里说说也就罢了,千万不能传出去。

    当日我落笔之时,只为小林生的这份气魄所动,联想到小林生之前的种种作为,心潮激荡,信笔抒怀,哪思虑到这些牵绊束缚?

    单纯只是觉他担得起‘侠之大者’四字,没忍住胸臆直抒罢了。

    不过话说回来,小林生拿下置地之前,真可谓锋芒毕露,日日是报章焦点。怎么这‘居屋’计划轰轰烈烈落定后,关于他本人的新闻反倒沉寂了?

    如今的舆论风暴,置地是主体,他倒成了‘幕后推手’了?久不闻他的花边轶事,竟有些不习惯了。”

    金庸此言中的意思,便是道出了小林天望近期刻意收敛锋芒,反倒是藏于幕后的这些转变。

    王阳闻言,便立刻从桌角抽出了几份当日的报纸,指着财经版角落几块不起眼的“豆腐块”报道,说道:

    “查生,非无新闻,只是少了以往那些惊世骇俗的爆炸点。喏,这几日散见报端的零星报道,内容大同小异。

    小林生如今,可是务实得紧,除了置地董事会那几个必要的公开露面,几乎是沉在水底。天天都在忙,忙得脚不沾地。”

    金庸闻言,扫了几眼这些豆腐块上的内容,无外乎是“小林生昨日现身某会”、“小林生听取某公司汇报”之类的常规财经类短报,并无什么稀奇和亮眼的地方。

    金庸点点头,表示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