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7章 文运昌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87章 文运昌隆 (第2/3页)

其各抒所见,或论西南绥靖之策,或陈海洋经略之方,或议战守取舍之宜……”

    宋礼连续念了三遍后,停了片刻,接着念第二题。

    “朕惟漠北之地,自古为朔方要区,昔年胡尘扰攘,边民不宁,今赖天威,将士用命,已复其地,设三司以统军,牧民,理刑,纲纪初立,然荒寒之域,民生未裕,财用不充,治理之道……”

    “尔诸生学究古今,明于治道,或论农牧兴利之法,或议互市通财之规,或辨军屯与民业之协调,或言赋税刑律之调适,务要策必可行,言有实证,以佐朕安辑漠北,阜民兴邦之志……”

    殿试大考,一般只考一道或两道题,读完题目后,所有贡生方能作答。

    礼部的官员就在考试前念三遍,能听多少,能不能听懂,能不能理解,能不能作答,能不能答到点子上去,那就各凭本事了。

    这两道题目,看似又多又长,但对于考生来说绝对是有好处的,起码点出了问题的核心,只要按照这个方向给出自己的意见就好,至少不用判断问题的方向了。

    最后皇帝也提醒了,要务实回答,要提出真正的解决办法,若是避重就轻,或者说些不切实际的虚话,那名次肯定是要靠后的,答的实在太差,直接取消贡生身份,还要查你是怎么考上会试,混进殿试的。

    朱雄英背着手,在考生之间走着,看着密密麻麻的贡生,忍不住问道:“宋卿,今年参加殿试的贡生有多少人?”

    宋礼跟在身后,说道:“回陛下,全国各地之贡生,加上汉南,汉北,辽东等地,共五百七十六人,还有国子监二百三十二人,一共八百有余!”

    听到这个数字,朱雄英颇为震惊,他本来以为能有五六百人,没想到竟然有八百之多。

    别说放在大明朝,就是从隋唐至今,也没有哪一次的殿试能有八百多人参加,永兴二年那一次,才八十多人,过去二十多年,翻了数倍。

    这其中有南北分榜的原因,也有汉南,汉北等地方的读书人参加,加上永兴大治,天下太平,百姓丰衣足食,这才形成文运昌盛,在二十多年中爆发的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