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6章 签约仪式和科摩罗发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86章 签约仪式和科摩罗发展 (第3/3页)

一个巨大的磁石,正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劳动力。

    稳定的工作机会、远超周边地区的丰厚薪酬,以及最为重要的、由李亦麾下武装力量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使得科摩罗对周边岛屿乃至整个阿非利加东部沿海地区的民众,产生了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每天,都有船只,甚至是一些破旧的小渔船,载着满怀希望的人们抵达科摩罗的海岸。

    其中不乏从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冒着风险穿越海峡而来的黑人青年。

    他们渴望在这里找到一份能够养活家人、改变命运的工作,甚至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在这片传说中的“乐土”安家落户。

    对于这些涌入的人口,李亦的政策是来者不拒。

    只要通过蜂后安排的、严格高效的体检程序,确认没有携带烈性传染病,就会被迅速分配到各个建设岗位上——建筑工地、港口码头、道路施工、甚至是初具雏形的工厂流水线。

    对于那些敢于举家迁徙而来的,李亦更是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比如优先分配条件更好的临时住房等。

    在这种近乎“野蛮”的人口吸纳政策下,科摩罗的人口在短时间内呈现出爆炸式增长,迅速膨胀了数十万。

    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若在别处,必然伴随着治安的急剧恶化。

    但在科摩罗,这一切却井然有序。

    街头巷尾,除了忙碌的建筑工人和往来车辆,最常见的就是身穿统一黑色制服、配备非致命武器、神情冷峻的巡逻队。

    他们隶属于经过忠诚芯片筛选和严格训练的“科摩罗内务安全部队”,受蜂后直接调度。

    任何试图挑衅秩序的行为,都会在萌芽状态被迅速、无情地碾碎。

    同时,无处不在的监控探头和蜂巢无人机,构成了无形的天网,让罪恶无所遁形。

    高效的管理,严酷的刑罚,以及相对公平的上升渠道,共同维系着这座新兴城市的表面稳定。

    而随着第一批移民将“科摩罗遍地是机会,只要肯干活就能过上好日子”的消息传回家乡,一种奇特的“移民经济”甚至开始自发形成。

    一些有商业头脑的人,搞起了专门运送人员抵达科摩罗的“客运”业务。

    尽管其中不乏欺诈和盘剥,但总体上,人口输入的管道被进一步拓宽。

    对于李亦而言,这些源源不断涌入的人口,是支撑他庞大计划的基石,是必要的“燃料”和“耗材”。

    芬奇教授那些走在伦理禁忌边缘的生物实验室,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实验样本和辅助人员。

    日益扩大的工程建设和军工生产,更需要海量的劳动力。

    他有的是地方“消化”这些慕名而来的人们,用他们的汗水和……有时甚至是生命,来浇筑他那通往星海与末日的堡垒。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