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徐薇归乡 (第3/3页)
——她当年就读的村小。
车子沿着新修的盘山水泥路蜿蜒而上,路况很好,显然近年投入不小。
小学坐落在半山腰一片平整的开阔地上,崭新的三层教学楼白墙蓝瓦,塑胶操场、篮球架一应俱全,与徐薇记忆中那个漏风漏雨的破旧平房截然不同。
校门口立着的石碑上,刻着捐资建设的单位名录,其中“康澜慈善基金会”的字样赫然在列。
徐薇看到这个,下意识地看了李亦一眼,见他神色如常。
“这几年政策好,加上有不少像……像那样的基金会援助,变化太大了。”徐薇解释道,语气里带着欣慰。
正巧,他们遇到了在操场边散步的老校长。
校长已是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一眼就认出了徐薇,用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激动地说着学校的变化,感谢着各方援助,尤其是那些“不留名的好心人”。
徐薇与老校长聊了许久,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看着他们红扑扑的脸蛋,心中触动。
临别时,她拿出手机,直接对老校长说:“校长,我能力有限,也给学校尽份心,转二十万给学校,您看哪里需要就用在哪儿。”
老校长连连推辞,说现在条件好了,让徐薇自己留着用。
徐薇却坚持:“校长,我现在自己开咖啡店,生意还行,这钱您一定收下。”
她语气温和,却带着坚定。
李亦站在一旁,安静地看着,没有插手,也没有阻拦。
他知道徐薇的咖啡生意做得不错,虽然比起他那些游走在灰色地带、利润以“亿”为单位的生意,这点收入微不足道,但这是她靠自己能力挣来的干净钱。
她想用这钱回馈养育她的土地,他乐见其成。
区区二十万,对她而言,是心意;对他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甚至不如他名下基金会在这里投入的零头。
最终,老校长千恩万谢地记下了徐薇的联系方式。
离开学校,下山路上,徐薇心情很好,哼着昨日的彝歌。
李亦看着窗外掠过的苍翠山峦,又回头望了一眼那所越来越小的学校,心中并无波澜。
改善民生、投资教育,本就是维持稳定、筛选人才的手段之一,他麾下的基金会在全球很多地方都在做类似的事情。
只是此刻,这件事由徐薇来做,似乎让这片冰冷的布局,也多了一丝微不足道的、属于“人”的温度。
这感觉,不坏。
他收回目光,思绪已悄然转向下午即将抵达的发射中心。
山村的宁静与奉献固然可贵,但星辰的召唤,才是他永恒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