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慢慢来 (第3/3页)
温度、温度、区间值,以及验证反应氛围,更不需要推导工艺……”
“只要样本足够,分析出具体成份,再证明这是新发现的工艺,且产自运城,就能弥补地方空白!”
林思成稍一顿:“我觉得,到时候换个澄泥砚的技术,绰绰有余!”
当然。
把和澄泥砚一块申遗的硫璃技术一块换回来也没问题。
怪不得回来的时候,感觉林思成有点兴奋,而且信心十足。
当时王齐志和赵修能还奇怪:即便找到窑口,也不可能让矿和厂停了工让你挖,有什么可高兴的?
两人对视了一眼,用力一点头:“那就找……明天几点走?”
“正常就行!”林思成笑了笑,“不行你俩再喝点?”
两人点点头:确实得喝点,不然今晚别想睡了……
又聊了一小会,林思成先上了楼,然后躺在床上仰着头。
其实他只说了一半:那两块刻花瓷片,远不止他所说的填补地方文化空白,还可能涉及到:山西有没有出过贡窑。
林思成很肯定,这两片就是瓷枕的枕面。这种器型相对冷门,民间收藏的很少,自己如果见过,只可能是在故宫里。
而故中的瓷枕有多少?
大大小小一千来樽,听起来不多。但问题是,这是举故宫“三十六万余件”瓷器中的一千多。林思成再厉害,也不可能全部研究个遍。
关键的是这东西技术含量不高,不管是哪个窑口烧的,所应用的工艺和技术基本都囊括在日用器和陈设器当中。再者除了故宫,外面收藏的不多,林思成大致搞懂原理和工艺特点之后,并没有过多的研究。
他之所以对“白底剔花填黑彩”有点印象,应该只是顺带听了一耳朵。不然以他恐怖的记忆力,只要上过手,就肯定能记得起来。
所以,回忆了好久,也没理出什么头绪。
那怎么办,要不要找人帮忙看看?
下意识的,林思成想起王老太太,但只是冒了个念头,就断然摇头。
既然文献中没记载,那故宫就不可能单独记录,要知道在哪,是哪一件,就只能一间宫殿挨一间宫殿的去找。
先不说王老太太现在连他是谁都不知道,就说故宫近万间宫殿,等老太太找到,估计也累到头了。
不过不着急。
俗话说得好,好席不怕晚,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