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27走还是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27走还是留? (第2/3页)

能那么快就摸清楚这些土匪窝的具体情况?

    君臣二人心照不宣的在郓城大展拳脚,收获颇丰。

    乔欣也不能让人白干活呀, 收缴的匪资当场分出了三分之一 让察事亭的头儿转交给了武帝。

    剩下的这些可不就收在乔云清的库房里。

    如今乔家希望把这些东西换成粮食等物资, 武帝就派出逍遥侯的人配合着行动, 也算是帮助乔家分担了一部分的风险。

    要知道 ,这些带着家族印记的物资, 一旦出现在市面上, 稍微有心的人一打听, 那肯定是瞒不住的。

    唯一的法子就是 先交付给逍遥侯府妥善处理,再通过别的法子售出。

    大家族都自己的法子把这些东西洗白,乔家目前还没有这个能力,这次派自己商队过来 ,说白了也是先趟趟水吧。

    当大管事问顺子要哪些东西的时候, 顺子几乎不带思考的说道:“粮食, 粗粮,能吃的陈粮多点,布匹,农具,药材.....反正粮食越多越好,药材能多收也多收, 其它的先往后靠靠。

    你们也看见了, 咱家大人那真的是爱民如子,一心想当个好的父母官。

    这么多人的吃吃喝喝,全都靠他来操心, 老夫人又是个悲天怜人的性子, 一心的支持着二爷。

    虽说都是为陛下分忧,可有谁见过想咱家二爷这样 ,赔上身家性命也要管好这么多灾民的父母官。

    所以呀, 这采购的事 ,真的拜托了各位老哥哥,小弟先在这里叩谢大伙了!”

    顺子这话说的实在, 经常和乔府打交道的两家人,自是知道乔家人的行事作风, 就算没有人家没有特意嘱咐, 他们也会尽心尽力。这事办好了那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不仅在自家主子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 就是在乔家那里也多了一份人情。

    就这么的,不出三天的时间,徐府的商队就在郓城隔壁南梁的永安,凑够了五千多担的粮食,大摇大摆的运送过来。

    不出一日的时间 ,郓城所有的老百姓都知道,知州大人又运来几十万斤粮食,听说后面还有不少呢!

    没见城里粮价已经连续十天嗖嗖的往下掉了,若不是郓城的粮食充足,那些奸商会这么做?

    棚户区的一角,土坎村的村长得了消息,立马召集一路逃荒出来的全村村民一起商量.

    是接着往南赶路,去隔壁的永安城, 还是就此留在郓城?

    村长吧嗒一口空烟袋子,开口说道:“今儿的车队 ,大伙也都看见了,那么深的车辙印,肯定装了不少物资,人家当场就在 城门口的粥棚里卸下了几车, 可见都不是用石头啥的用来糊弄人的。若都是真的,都是粮食也够大伙再吃上一两个月了。 ”

    “这么说咱们不用,再继续往南逃荒了?”

    “反正咱家是走不动了,南边啥情况 ,咱们也都是听人家说的 ,有谁真正的见过?

    可这边不一样呀,咱们三天两头的能见到知州大人, 能亲眼见到他带着人在组织大伙干事。 ”

    “就是 ,这要是做戏, 那代价也太大了, 那城门口天天熬制的米粥 ,总不会是假的吧?”

    “咱们这几天去修路 ,修河堤那待遇也不差,至于少能吃的个半饱。

    反正咱在村子里的时候, 都没吃的这么好过。眼下除了还没定下来在哪儿安家落户, 我对现在的局面挺满足的。

    村长你和族老又不是第一次逃荒了, 这样的情况以前遇到过吗?”

    肯定是没有遇到过, 以前那些地方官,可没这么好的态度,别说管他们吃喝, 能不派兵驱赶,打死人就不错了。

    哪像这位新任的知州, 都一个多月了不是操心他们没吃的 ,就是操心他们这不讲卫生会引起瘟疫, 还免费的为大伙熬制驱瘟的汤药,安排他们居住的地方?

    这若都是做戏, 那他们希望知州大人 一直做下去!

    想到这, 村长和族老对视一眼, 心里瞬间有了成算。

    老家已经被淹完了, 啥都不剩了。如今村里的一切是不是还在水里还不清楚,他们回去也是 一切从头开始。 还不如打听打听, 能不能在郓城外附近的村落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