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她不会无缘无故这么优秀 (第2/3页)
而且她只有这段记忆,要找女儿,如同大海捞针。
所以,她联系上了沈开远。
沈开远得知后,哪怕是胡忆慈记错了,哪怕是大海捞针,依然允诺会帮她寻找女儿。
因为那是烈士唯一的骨血。
冥冥之中,像是有人指引一般,当时的闻溪十岁,刚进沈家。
此刻,杨从心恭敬地站在照片墙前面,刚才见到胡忆慈时,她觉得闻溪像胡忆慈,现在看到冯牧川年轻时的照片,原来,闻溪更像她父亲。
杨从心带来了三张闻溪的照片,一张是她小时候练舞的照片,一张是她在京大门口的照片,还有一张是她现在的工作照。
杨从心深感愧疚,许多话,无从说起,“闻溪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这孩子从小就很能吃苦,也吃了不少苦……我有愧……”
胡忆慈打断,“你不必有愧,我才是最对不起她的人,是我当时不清醒的举动害苦了她。应该是我谢谢你,她不会无缘无故这么优秀,是你栽培了她,我真的很感谢你。”
杨从心听罢,感动、感慨,各种情绪齐齐涌上心头,对当年的那点怨结,也彻底释然了。
还有这三年的煎熬,原来是自己太狭隘。
胡忆慈又道:“从前种种皆不能重来,如今知道她还活着,还找到了,我已经心满意足。”
她后退两步,望向沈开远夫妇,深深鞠躬,“我丈夫牺牲时,你抚恤、安慰我,我说要找女儿,也是你这么多年一直坚持找,这份大恩,我无以回报。”
沈开远加倍惭愧,“这是我的工作,不必言谢。”
杨从心立刻扶起她,紧紧握手,“你说得对,我们都要往前看,闻溪的福气还在后面。”
沈开远微微皱眉,还是担心,“现在最重要的是闻溪的情绪,闻姝之是卑劣,但闻溪叫了她二十四年的妈妈。闻溪是个善良孝顺的孩子,知道真相,肯定很难接受。我们得找个合适的机会告诉她,你要有心理准备。”
出乎意料,胡忆慈一点不担心,反而想得十分通透,“告诉她那天,请一并告诉她,我不会追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