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84章 因材施教的真义,授业完毕! (第3/3页)
颠覆他们认知,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整个洪荒修行界常识的指令。
“若遇自身无法处置之事件……”
地藏等人心中一紧,这是在传授最终的保命之法。
“……即使圣人闭关,也要毫不犹豫的通禀。”
“唤圣人出关。”
此言一出。
整个道场,死寂。
时间与空间,仿佛都在这一刻被这句话中蕴含的惊天信息给彻底冻结。
地藏的瞳孔,在瞬间收缩到了极致。
他身后的几位人族弟子,更是浑身僵直,大脑一片空白,几乎要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唤圣出关?
这是何等惊世骇俗的言论!
圣人闭关,乃是天道之下,一等一的大事。
或是参悟更高境界,或是炼化无上至宝,或是推演天机避劫。
每一次闭关,都可能关系到整个道统未来的气运走向。
是以,圣人闭关之地,必有重重禁制,隔绝内外。
除却天地量劫降临,道统有倾覆之危,否则,任何弟子,胆敢惊扰闭关中的圣人,只有一个下场。
形神俱灭。
这是铁律。
是所有圣人道统中,无人敢于触碰的绝对禁忌。
可现在,小陈苦,他们的师兄,却用一种云淡风轻,理所当然的语气,说出了这番话。
仿佛在说,如果饭食不合胃口,就去把厨子叫醒一般随意。
这……
这已经不是胆大包天可以形容的了。
这简直是对圣人威严的一种漠视!
然而,当他们从极致的震撼中回过神来,抬头看向小陈苦时,心中的那点荒谬感却瞬间烟消云散。
他们看到的,是一双平静而深邃的眼眸。
那份平静里,没有半分狂妄,没有一丝轻佻。
有的,只是绝对的自信,与不容置疑的底气。
转念一想,众人心中豁然开朗。
是了。
小师兄,有说这话的实力与底气。
他是谁?
他是堪比圣人的存在,是连圣人都亲自承认,可与他们平辈论交的存在。
他的意志,在某种程度上,或许真的可以代表圣人的意志。
而更让他们心神剧震,乃至眼眶微微发热的,是他们从这句惊世骇俗的命令背后,体会到的另一层深意。
那是一种深沉的,不加掩饰的关怀。
为了他们的安危。
小师兄宁愿让他们去触犯这种禁忌。
他用这种方式告诉他们,在圣人道统的安危面前,在那些所谓的规矩和禁忌面前,他们这些弟子的性命,同样重要。
甚至,更重要。
一时间,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从他们心底最深处涌起,瞬间冲散了先前那份沉重与冰冷。
先前那亿万钧的重担,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难以承受。
因为他们知道,在他们的身后,永远站着一位愿意为他们承担一切的师兄。
地藏眼中的震撼与惊疑,缓缓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感佩与坚定。
他对着陈苦,深深地,深深地弯下了腰。
这个动作,比以往任何一次行礼,都更加沉重,也更加虔诚。
“是!”
他身后的几位人族弟子,亦是福至心灵,瞬间明悟了其中关窍。
他们看向陈苦的目光,已经不仅仅是敬畏。
更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崇拜。
“我等谨遵师兄(前辈)教诲!”
几人齐齐躬身,动作整齐划一,声音铿锵有力,在寂静的道场中回荡。
他们再一次拜谢。
拜谢的,不仅仅是那份授业之恩。
更是那份,足以托付性命的,庇护之恩。
法音落下,陈苦的目光如无尽苍穹,温和而又威严地扫过须弥山上的每一张面孔。
从地藏、弥勒这等亲传弟子的身上,到山下密密麻麻,汇聚成海的亿万生灵。
他的视线,不曾错过任何一双渴求的眼眸。
“好了。”
“授业,到此为止!”
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终结万法的决断。
场中所有生灵心神一震,从方才那浩瀚的道韵中被轻轻唤醒,却又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惊扰了这神圣的时刻。
陈苦的声音继续在他们心底流淌。
“自今日起,你等众人也应当好生思量,选择己身之道。”
“本座传授给观世音、金翅大鹏等人的稳健、勇猛之道,对你等也同样适用。”
每一个字,都仿佛一颗蕴含着无穷奥义的星辰,砸入众人的心海,掀起滔天巨浪。
稳健。
勇猛。
两条截然不同,却又同样通往至高的大道,就这么赤裸裸地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一旦选择了己身之道,便当恪守道心,坚定不移。”
“切记。”
陈苦的语气微微加重,那是一种承诺,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底气。
“本座与接引师尊、准提师叔,以及红云道友,永远是你等最为坚固的后盾。”
轰!
这句话,不再是道音,而是一道真正的惊雷,在每个生灵的灵魂最深处炸响。
先前还只是隐约的骚动,此刻彻底化作了难以抑制的心绪奔流。
哗然之声,终究是压不住了。
那不是喧哗,而是一种集体失声后,由无数倒抽的凉气、骤然加速的心跳、以及法力微弱失控所汇聚而成的共鸣。
后盾!
何等分量的两个字!
接引圣人,准提圣人,再加上深不可测的红云道祖,以及眼前这位开辟了佛门新气象的小师祖陈苦……
这几乎是洪荒世界最为顶尖的一股力量。
而现在,这份力量,成为了他们所有人的后盾。
无需再多言半句。
所有人都明白了。
这是最后的指引,也是最仁慈的恩赐。
未来的方向,已被清晰标明。
两条路。
选择其一。
传道者。
亦或是,护道者。
前者,如观世音,以稳健之道,普度众生,将佛门的光辉洒向诸天万界,润物无声,广结善缘。
后者,如金翅大鹏,修勇猛之法,为佛门披荆斩棘,荡尽一切来犯之敌,以杀伐证道,护佑安宁。
对于这些在修行路上苦苦挣扎的普通生灵而言,陈苦的这番指点,无异于在无尽的迷雾中,为他们点亮了两座通天彻地的灯塔。
这省却的,何止是无尽岁月的探寻与感悟。
这给予的,是一条真正能够走通的,无上道途!
一瞬间,整个须弥山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寂静。
所有哗然都平息了。
取而代之的,是死一般的沉凝。
无数生灵垂下眼帘,或是闭上双目,或是仰头望向那片被佛光浸染的苍穹。
他们的脸上,神情变幻。
有挣扎,有迷茫,有向往,有决绝。
这是一个比勘破生死关还要重大的抉择。
它将决定未来无尽岁月的修行方向,决定自己的宿命,决定自己在这一场滔天大势中的最终定位。
见此情景,小陈苦的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查的弧度。
他没有催促。
更没有再多说什么。
道,是自己的。
路,终究要自己去走。
他能做的,已经做完。
这般抉择,关乎道心,关乎未来,理应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好生权衡,去反复思索。
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小陈苦心念微动。
他的身形没有丝毫征兆地开始变得虚幻。
并非消散,而是融入。
他的轮廓先是模糊,仿佛水墨画被清水晕开,接着,整个人化作亿万点柔和却又璀璨的金色光尘。
每一粒光尘,都似乎蕴含着一道完整的佛法妙谛。
它们没有飞向天际,而是缓缓沉降,被须弥山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草叶,甚至每一缕空气所吸收。
他来时无声,去时无痕。
仿佛他从未出现过,又仿佛他已化作这佛门的道,无处不在。
偌大的佛门圣地,随着陈苦授业的终结,再度恢复了那亘古以来便存在的平静与祥和。
只是,这一次的平静,与以往截然不同。
空气中,多了一种名为“抉择”的厚重。
岁月悠悠!
时光的长河无声流淌,冲刷着世间万物。
对于须弥山上的求道者而言,时间失去了意义。
一天。
一年。
十年。
转眼之间,百年已逝!
一个世纪的光阴,对于凡人而言是数代人的更迭,但对于这些沉浸在道韵中的生灵来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百年之中,须弥山宛如一幅静止的画卷。
地藏、弥勒等核心弟子,始终端坐在山巅之上,他们的身躯纹丝不动,仿佛早已化作了石雕。
唯有他们身上明灭不定的佛光,与愈发深邃浩瀚的气息,证明着他们正在那如渊似海的佛门道韵中,进行着何等惊人的蜕变。
他们的每一次呼吸,都与整座须弥山的脉动合而为一。
而在须弥山下,那亿万生灵组成的海洋,同样保持着百年前的姿态。
他们静坐于此,不饮不食,不言不语。
风霜雨雪落在他们的肩头,又被护体佛光悄然化去。
尘埃在他们的发梢凝聚,又在下一次佛光吐纳中散开。
所有人都沉浸在叩问道心的最深层次。
明悟己身。
拷问本源。
一遍又一遍地在心中推演着两条道路的未来。
如此静谧,如此虔诚,如此宏大的修行景象,放眼整个洪荒,也属实难得。
祥和与宁静,似乎将成为这里永恒的主题。
终于!
在第一百年的最后一日,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海,为整座须弥山镀上金边的那个瞬间。
这幅静止了百年的画卷,被一股无可抗拒的力量,悍然撕裂。
平静,被再次打破。
毫无征兆!
毫无预兆!
冥冥之中,一道声音,再一次响彻高天之上。
那声音不再温和,不再是循循善诱的教导。
它浩大,威严,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志,仿佛天道法旨,从三十三重天外降临,精准无误地落入此间每一个生灵的耳中。
是陈苦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