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伊里奇 (第2/3页)
,那位红色沙皇的确因为某些政治原因,用伊里奇年事已高的理由勒令其退休,将他送到了东西伯利亚的某处不冻港,美其名曰让他安享晚年。而在外界看来,这不过是掩人耳目、欲盖弥彰的手段,真正目的是流放这个老人,让他看好的李森科上台主持苏联科学院。但”
谭雅说到这里,似乎陷入了回忆,神色一时难以形容:“但实际上,伊里奇研发的战场急救技术和标准化战场手术系统在战争中挽救了许多士兵军官的生命,加上布尔什维克给予了科学家最大程度的优待,伊里奇在旧苏维埃兢兢业业了十几年,在军政学三界拥有难以想象的声望。李森科作为乌克兰农民出身的后进,即便拍马屁的手段高超,也无法跟长袖善舞的伊里奇相比,更何况李森科只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废物,科研能力完全无法跟当时在学界已成为泰山北斗的伊里奇相比。可那位红色沙皇,就是那么做了,简直像是被李森科灌了迷魂汤一样。”
“或许正是因为他农民的出身,才让那位钢铁慈父做出这样的安排吧。”
生在春风里,长在红旗下的秦淮自然比谭雅这个英国女人更理解李森科主义的复杂,缓缓道:“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他让伊里奇去东西伯利亚养老,应该是另有隐情。说不定是将计就计,借助国际社会对他的刻板印象,用一纸调令完美地把伊里奇和他主持的研究项目隐藏起来,至于目的嘛.”
秦淮瞥了一眼若有所思的谭雅,继续道:“我记得战争爆发前几年,在凡尔赛条约签订后没多久,世界各地就开始出现了很多无法解释的异象,极光,长夜,天上传来巨大回响。这些现象,是卡文迪许实验室、巴斯德所这些顶尖科学机构也无法解释的,然后末日的说法开始甚嚣尘上,病毒论,宗教论,陨石论,还有最普遍的洪水说,这些论调出现在各国领导人的桌上,一批又一批生存基地开始建造。我觉得,伊里奇去东西伯利亚,很有可能就是为了主持某处生存基地,也许是为了培育基因编辑的超级士兵,也许是想末日来临时,能为人类保留最后的火种。总之,如果我的猜测无误,这一切,那位红色沙皇应该是清楚的,但大本钟不知情,只能说明一件事。”
“他在提防大本钟。”
听秦淮这么一讲,谭雅将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连起来,也咂摸出了点东西:“这么看,那位红色沙皇确实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动机。”
说着,谭雅拿起电子笔,从u盘中又翻出了几份从旧日遗迹中找到的文件。
秦淮抬起头,看向这些资料被着重标红的部分。
原载自《苏维埃科学院学报193年2月日期刊:“我们当然无法否认大本钟研究院对人类科技爆发式的推动作用,以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影响力。但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巨变的今天,尤利乌斯·罗伯特,阿尔伯特·乌尔姆,冯·卡门,艾伦·麦席森,这些大本钟研究院的巨匠,代表的却几乎都是资本主义盛行的西方国家,自从伊里奇·格里高里夫维奇·伊万诺夫先生因病退出大本钟后,具有革命正义的苏维埃,推选出一位新的代理人来主持无尽的雅克计划,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原载自《共和国红星报193年10月日期刊:战争到来!“曼哈顿计划”“无尽的雅克”“谭雅超深钻探开采”“时空穿梭机器”.大本钟研究院的研究课题,至少领先整个世界一到两个时代。无疑在这场决定全人类命运的战争当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他们对技术攻克的速度,将直接影响胜利天平的倾斜。其中,由祖国主要负责的“无尽的雅克”研究基地,在日前已陆续竣工,项目主持人,“大本钟研究院”在苏维埃的代言人,祖国遗传学的红衣主教李森科发表讲话.
原载自谭雅矿业“岩攀”探索队日志:我方基本可以断定,东西伯利亚荒原,北纬77度,东经104度的前苏维埃军事港口附近,有极为优质的地热能源,此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