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结阵 (第2/3页)
准收买可比摊大饼一样的普遍羁縻有用多了。
所以南诏人在施行这样的计策后,就派遣会川军进入雅州以北群山进行伏击。
会川军并不简单,在南诏的军政体制中,可以总结为一个核心,即洱海膏腴腹心,然后是外部的六节度、两都督。
他们分别是丽水节度、永昌节度、剑川节度、拓东节度、银生节度、弄栋节度,而两都督就是会川都督、通海都督。
正是这一个核心,六节度、两都督构成了南诏军的体制。
而其中,会川都督下的会川军,又是特别重要的一块,因为这里是南诏在一百多年前最鼎盛时从唐军手上夺下来的。
当时负责这里的是大唐的嶲州都督府,治下有四县之地,都已完成编户齐民的工作,而一旦落入南诏人手里,立即就被南诏人转为府兵体制。
此前的嶲州都督府也就成了南诏的会川都督府。
尔后,此地就成了南诏进攻大唐川西之地的桥头堡,南诏四犯西川,每一次都是从这里发起进攻的。
所以很自然,每次南诏从川西劫掠的物资、丁口也最先输送至会川都督府,于是,此都督府也就成了诸节度、都督府中最富裕的一处。
而这一次,光会川都督府就发府兵万余,随国主入掠川西,由此可见会川军兵力之雄厚。
不过这一次负责伏击任务的会川军倒没有那么多,而是两个中府兵,合计两千府兵,领兵大将为南诏将段宝龙。
这段宝龙为昔日通海都督段酋迁的儿子。
十年前,南诏发兵六万攻安南,邕管,其领兵大将正是段酋迁,但两年后,其人败于高骈之手,不仅自己身死,还把通海军核心三万府兵丢在了南诏。
于是,历为通海都督的段家势力大跌,再作为战败覆师的代价,段家也不能再统管通海都督府,随后交由王室接管。
作为段酋迁的儿子,段宝龙自然渴望建立军功,好早日拿回家族的自留地,所以在开战初,其人就带着家族仅剩的五百通海武士投募王帐下。
但可惜,南诏国主酋龙并没有给段宝龙立功的机会,而是将他派到了会川军中为将,负责在会川都督府转运粮秣物资。
而这一次,因对面出了高骈,那南诏国主酋龙一下子就想到了段酋迁的儿子段宝龙,于是就将他从后方调了过来,就是期其为父报仇,好为国死战。
也正因为此,这一次负责伏击唐军的任务就交给了段宝龙。
段宝龙带进山的部队,除了自己的五百通海兵、还有一千五百人左右的会川兵,此外就是会川的一些蛮部,如罗兰部三百、阿都部二百,沙麻部、屈部、巴翠部等蛮兵百人。
这些人都长于山地,再加上又提前埋伏,所以这一次任务本该万无一失。
但事情却出了意外,那就是浅蛮在给杨庆复汇报假情报后,杨庆复竟然一时抽调不出兵力,于是就让后方的保义都进山。
而当命令传过去,再到保义都磨磨蹭蹭准备好开拔入山,这一下子就过去了十日。
而这个期间,数千南诏兵就一直潜伏在群山之中,期间为了不暴露踪迹,他们还不能烧火做饭,就这样熬了十日。
段宝龙麾下的核心和府兵还好,依旧按照军法在山内潜伏,但会川的一些蛮部可就不管那么多了,早就散开了到山林内打猎觅食。
此前丁怀义那些踏白撞见的那些敌军就是这些蛮兵。
也因为蛮兵都散开了,所以当斥候汇报说发现了唐人的踪迹时,段宝龙身边其实就只有两千人上下的府兵。
这些兵力实际上并不足以完全堵住唐军,因为发现唐军的那片山谷道,说是山道,其实非常宽广。
也幸亏中间有一条河流将这片山道拦截斩断,不然还真不好伏击那些唐军。
可即便是这样,段宝龙第一时间都是犹豫的,可哨探却报说,出现在山路上的挂着“保义”旗。
这下子,段宝龙毫不犹豫,令麾下通海兵烧起三道狼烟,即命对面群山的一千五百会川府兵立即发动伏击。
这个险必须冒,那个保义将叫赵怀安,关于此人,他们南诏军将们早就得到了情报,知道此人视为最近战功最出挑者。
前后折在此人身上的南诏军将不下四五人,甚至素有国中名将之称的蒙罗帕,麾下有八百精骑,都军败身死,更不用说他们的废太子也是此人抓的。
段宝龙本来就是要立殊功的,此刻一见入伏击圈的竟然是赵怀安,那还能放过?于是,也不管能不能打,就下令出击。
此刻,望着山下已被围在河边的唐军前部,段宝龙哈哈大笑,随后大喊一声,便带着麾下五百通海兵狂奔下山。
……
被包围的唐军,正是保义都前队的高仁厚、胡弘略、陈法海、段忠俭、赵尽忠、张歹、郭从云等队。
因为山林角度的问题,后面的赵怀安他们看见右侧山上烧起狼烟的时间是比较晚的。
而高仁厚等部,因为直接处在右侧山林的正对面,中间一览无余,所以在狼烟烧起来的第一时间就看到了。
当时胡弘略部已经过了河,本要第二批过河的高仁厚,在看到右侧山林燃起狼烟后,脸色大变,冲对岸的胡弘略大喊:
“老胡,速速回来,有伏兵。”
胡弘略个子矮壮,当时正披着铁铠,听了这话后,连忙大喊,带着刚刚站定的部下们直奔回来。
期间,胡弘略在过河的时候,直接被脚下碎石一绊,整个人都摔在了河里。
别看这条水流还没人膝盖深,但这一下就能要胡弘略的命,因为他这会穿着的是铁甲。
幸亏队伍中有个高壮的武士,单臂拉起胡弘略,然后扛着他直奔过河。
等和高仁厚他们这边会和后,胡弘略这才心有余悸地拉住那高壮汉子,大呼:
“小文,以后你就是我老胡的生死兄弟!有我老胡一口吃的,就有你一口。”
这个叫小文的,叫文武坚,是僰道的僰人,后迁居到了雅州,因熟悉地情,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