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山 (第1/3页)

    有了赵怀安帮忙安抚,众将们至少表面上已经看不出来异色了,这会正听杨庆复调度各军。

    现在如今,杨庆复帐下各军序列大致如下:

    麾下直属精锐有川西衙内军五都两千,都将分别为杨茂言、杨棠、杨儒、张顼、句惟立五将。

    两营成都突将,左右将为鲜于岳、赵怀义;然后黄头军两营,左右将为李铤和郭琪;还有西山羌军任可知部、游奕军谢再兴部、左右突骑马步使瞿大夫部、谢从本部。

    这些都属幕府下衙内军,然后就是藩内外军镇、包括各戍军镇的:

    有鹿头砦将杨行迁,领兵五百;白马砦将莫匡时,领兵六百;松岭关将侯矩,领兵三百。

    然后就是各州刺史下的镇军,每州大概人数都在五百到八百人之间。

    其中夔州毛湘领兵五百、眉州山行章、徐耕合领兵八百、戎州谢承恩领僰兵五百、雅州张承简领兵五百、茂州张造领羌兵八百、维州李顺之领羌兵六百。

    最后就是赵怀安这边的保义都,马步一千七。

    以上零零散散加起来,因为鲜于岳的千人众还在高骈那边,所以此时杨庆复麾下川西总兵力在一万三四千上下。

    此时,二三十名领兵将就坐在幕下,听杨庆复调度。

    按照杨庆复调度,其中衙内五都和成都突将右厢都围绕在佛进山本阵扎营。

    然后黄头军、西山羌军、左右突骑马步大概四千众,也是兵力最庞大的一支,安排在白溪口扎营。

    这里位于汉源谷地的正北面,扼守北道山豁口,杨庆复将麾下马步全部集中在这里,就是方便从这里直接驰奔进汉源谷地。

    然后他又将衙外军三军和夔州、戎州、雅州、维州四军,安排在佛进山的西侧群坪,这里靠近汉源谷地的东侧边缘,可以随时从东面出击,进入战场。

    最后,他将赵怀安的保义都、眉州的山行章、徐耕,以及茂州的张造一并安排在汉源谷地南面的垭口坡、楠木坪一带。

    如此,由黄头军等精锐在北、杨庆复麾下衙内军及衙外军在中,保义都及部分镇军在南,以三面将这块长度十余里的汉源谷地三面包围。

    赵怀安听得很认真,还一并结合了沙盘的形势,他发现杨庆复果然是军中宿将,所选的几处可以说都是要害。

    这就和下棋一样,杨庆复虽只落了寥寥数子,但却抓住了全盘要害,已在兵法上先人一手。

    就拿赵怀安要移营的垭口坡来说,这里直接可以有两种变化。

    一旦汉源战场需要支援,保义都从垭口坡出击,直接可以从西南侧后方截断南诏军的后路。

    而一旦需要保义都追击,就又可从垭口坡直接向西进攻。

    此处的流沙河在这里的宽度非常窄,几乎和水沟没有什么区别,马步骑可以直接从这里越过对岸,以大迂回姿态穿插进山岭中,进攻南诏军的后方。

    由此,也可以看出杨庆复对于保义都的期望是很大的,要赵怀安肩膀的军事任务也很复杂。

    但赵怀安越是这样越兴奋,这才是他想要的决战!这才是大唐军队该有的风采!

    所以即便需要肩负如此重任,赵怀安还是高兴起身唱喏。

    但除了赵怀安自己踊跃,在听完杨庆复的调度后,幕下却是一阵沉默。

    赵怀安还没发现为啥,那边黄头军的左军使李铤忍不住站出来,抱拳问杨庆复:

    “节帅,末将听此番调度,怎么都是我川西军安排在最前线,使相带来的外藩诸军在干什么?在后面坐壁上观?”

    是的,一众军将们沉默都沉默在这个地方,杨庆复的调度是好,以三面合围汉源谷地,而且诸军都居高岭坪台,居高临下,可以随时发现情况支援友军。

    但整个汉源谷地外面一圈的,全部都是他们川西军,合着这一仗就是他们川西军的事?高骈手下的人不拿饷?凭什么他们顶在一线。

    杨庆复看李铤站了出来,并没有发怒,因为他知道,李铤其实是想让自己解释一下。

    黄头军是杨庆复很看重的精锐,不仅仅是因为吏士精锐敢战,更重要的是左右兵马使都是他很看好的军事将领。

    尤其是这个李铤,作战骁勇,为人质朴忠诚,是难得一遇的将才。

    在他没遇见赵怀安之前,他一直将此人作为自己的衣钵传人,所以和李铤有着亦师亦友的情分。

    此刻李铤站出来打配合,杨庆复想了一下,掏心窝子和众将说道:

    “就在今天,鄜坊都将阴元义被使相给砍了。我去时相那边开会,会上使相把刀往地上一丢,问咱们能不能打,不能打现在就拿刀抹脖子,可要是现在不抹,上了战场不拼命,使相就杀咱们满门。”

    “现在我能坐在这和大伙说话,就说明我没抹脖子,所以一旦咱们川西军在战场上缩了,使相肯定是要杀我满门的,我满门都不保,到时候我想保兄弟们,也是心有余力不足。”

    此时,幕下一片哗然,他们没想到高骈直接杀了鄜坊都将阴元义,这人可不是没有背景的,现在直接被高骈祭了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