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六十二章 :锁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六十二章 :锁关 (第2/3页)

,在一众虎将的环视中,对赵怀安缓缓作揖,笑道:

    “无量观,山人朴散子,见过善信。”

    然后就笑着打量着赵怀安,心中越发确定。

    那边赵怀安看到着鹤发童颜的老道士,心中窦疑:

    “这人不会是个假货吧,这年纪能爬山越岭来自己大营?”

    于是问道:

    “你那白云山是何处?观有多少人,有何妙景?”

    这个朴散子,作揖,说道:

    “回善信,白云山据此东北四十里,山中无甚妙景,倒是有几棵桃树,结出的山桃又大又脆,甚是好吃。”

    赵怀安哈哈一笑,然后问道:

    “道士,那我问你,你可晓得这山里情况?本州奉命清剿山棚,要还你们这些山人一片清净地,可这些山棚却只避着本州,你可有办法?”

    赵怀安甚至一点没有隐瞒,把问题全撂给了道士,即便这人是第一次见面。

    那朴散子也好些时间才反应,没想到这位刺史这么直接。

    对于眼前这人,朴散子当然是了解的,而且就是奔他过来的。

    此刻面对赵怀安的提问,朴散子稍想了一下,回道:

    “使君,这大别山虽大,却实际上就分为四部,分别是光州贼,霍山贼,舒州贼,以及蕲黄贼。而使君要想平定山中贼,就需分别对待。”

    赵怀安愣了一下,他没想到这老道士真有货,忙让老墨给道士一马扎,让他坐下聊。

    朴散子坐在马扎上,心里对这位刺史的性格有了几分了解,然后也不藏着,直接说道:

    “而这四贼是不同的,其中光州贼最残,只因彼辈大多是当年淮西镇遣散后的破落武士,他们进山落草,劫掠商旅,横行无忌,而这也应该是使君入山清剿的原因。”

    “而舒州贼,则多是山中本地土人,甚至可以追溯到三国时的山越,这些人往往自有联盟制度,笼统可分为三部,皆为累代山棚,朝廷不能制。”

    “然后就是蕲黄贼,这些人虽是山棚,但实为蕲黄二州土豪藏兵之所,这些人的领头往往都是两州土豪们的豪奴,与山外交连甚深,此贼也是松散,有数十家。”

    “最后就是霍山贼,这些人多是茶民和菜药人,既不靠大江,又不临淮水,所以平日都是山中自在,是四贼中,最松散,却又最无害的一部。”

    “所以使君要想定山中贼,就需要分别对待。光山贼最悍,非得以攻定乱,扫灭群寨,如此光山乃安。而舒州贼,因累世山酋,要想安定,光靠剿是很难清除的,非得剿抚并用。”

    “而蕲黄贼多是二州土豪势力,对这些人,需要从二州下手,而不是山里入手。”

    “最后霍山贼,则可以诚心招抚而用之,且听闻使君就是霍山人,本就是乡党,一旦招抚此部,必然事半功倍。”

    果然还是需要听内行人的建议,原先赵怀安对山里的情况都是从那些光州土豪那边获得的,零零散散,拼凑不出个全貌。

    现在听这个道士一说,马上就明白山里的情况了。

    于是他问了个数字:

    “道士,你晓得这八百里的大山中,能有多少人?”

    朴散子再次作揖,回道:

    “这八百里大山,有山三百六十座,但整片山岭却只有东南麓,地势厚重平缓,能容人,而这些又基本都是霍山贼和舒州贼的所在。所以四部中,也以这两贼人数最多,只两家粗略起来就有二十余万。”

    见眼前的刺史似有不信,朴散子又补充了句:

    “我观自祖师开观以来,多行走山林,所以对山中的情况很是了解,山人说的这个数字,只能说只少不多。因为这些年来中原大灾,有更多的流民入山,所以如今人数应该更多了。”

    赵怀安还在想,旁边的张龟年补充了句:

    “这道士说的应不假,中原板荡,光州所在的大别山通道就会成为流民南下荆襄的重要孔道,如三国六朝之际,就不断有流民经此南下。”

    但赵怀安却不是想这个,而是还停留在道士朴散子说的,蕲黄贼多是二州土豪势力那句话,因为他忽然意识到,既然这些人都是两州土豪养的,那现在劫掠黄州,是谁的意思?

    很显然,那个黄州刺史要么不晓得这个情况,要么就是有更深的意思在里面啊。

    这是贼喊捉贼?还一泼脏水倒在自己头上?好,办你们,又多了一个理由了。

    这会听张龟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